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光电子技术、激光技术论文--激光技术、微波激射技术论文--能源、光泵(浦)论文

大功率中红外参量振荡器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

致谢第1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目录第9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31页
   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·光参量振荡技术及其发展概况第14-28页
     ·相位匹配技术及发展概况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·准相位匹配技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·QPM发展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光学参量振荡器的类型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常用红外非线性晶体第22-26页
     ·OPO的发展概况第26-28页
   ·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第28-31页
     ·论文主要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成果第29-31页
第二章 光参量振荡器输出特性的一般分析第31-39页
   ·引言第31页
   ·光参量谐振腔的自洽条件第31-33页
   ·双谐振参量振荡器的阈值条件第33-35页
   ·单谐振参量振荡器的阈值条件第35-36页
   ·单谐振参量振荡器的转化效率第36-38页
   ·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 参量振荡器泵浦光源的设计与实现第39-61页
   ·引言第39页
   ·大功率侧面泵浦基模Nd:YAG激光器第39-49页
     ·侧面泵浦Nd:YAG激光器中的热效应第39-43页
     ·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基模动态稳定腔设计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和结果第46-49页
   ·大功率双端泵浦基模Nd:YVO_4激光器第49-60页
     ·Nd:YVO_4晶体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端面泵浦激光器中的热效应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·热透镜效应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球差效应第52-54页
     ·谐振腔的设计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和结果第56-60页
   ·小结第60-61页
第四章 纳秒量级光参量振荡器的理论模拟第61-90页
   ·引言第61页
   ·模型的构建第61-71页
     ·基本理论第61-64页
     ·模拟计算过程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初始输入光的构建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·单色波模型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·宽光谱模型第69-71页
   ·纳秒级单谐振OPO的模拟第71-89页
     ·输入泵浦光功率密度的影响第71-79页
       ·单色波模型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·宽光谱模型第75-79页
     ·输出镜反射率的影响第79-86页
       ·单色波模型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·宽光谱模型第83-86页
     ·腔内损耗的影响及谐振波长的选择第86-89页
   ·小结第89-90页
第五章 基于PPMgOLN晶体的中红外参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第90-105页
   ·引言第90页
   ·实验系统介绍第90-92页
   ·3.8μm中红外参量振荡器第92-102页
     ·端泵Nd:YVO_4激光器泵浦OPO实验研究第92-97页
     ·侧泵Nd:YAG激光器泵浦OPO实验研究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大功率板条激光器泵浦OPO实验研究第98-102页
   ·2.7μm参量振荡器第102-103页
   ·小结第103-105页
第六章 总结与展望第105-107页
   ·工作总结第105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105-106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106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24页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研究项目第124-126页
作者简介第126页

论文共1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OI的级联双环谐振腔光波导传感器研究
下一篇:锁模脉冲光纤激光器及其在微波和传感领域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