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8页 |
导论 | 第18-2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主题 | 第18-20页 |
二、选题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和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2-27页 |
四、研究准备和研究方法 | 第27-29页 |
(一) 比较法研究 | 第28页 |
(二) 历史研究 | 第28页 |
(三)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| 第28-29页 |
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组织形态 | 第29-62页 |
一、证券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| 第29-38页 |
(一) 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| 第29-30页 |
(二) 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 | 第30-34页 |
(三) 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和意义 | 第34-38页 |
二、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态 | 第38-47页 |
(一) 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| 第38-40页 |
(二) 证券投资基金与有关法律概念的辨析 | 第40-47页 |
三、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| 第47-62页 |
(一) 英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的历史变迁 | 第48-52页 |
(二) 日本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的历史变迁 | 第52-55页 |
(三) 美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的历史变迁 | 第55-60页 |
(四) 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的发展趋势 | 第60-62页 |
第二章 不同组织形态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结构 | 第62-92页 |
一、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| 第62-65页 |
(一) 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 | 第62-63页 |
(二) 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代理人问题分析 | 第63-64页 |
(三) 处理利益冲突的法律结构 | 第64-65页 |
二、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65-72页 |
(一) 英国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65-69页 |
(二) 日本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69-71页 |
(三) 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法律结构的法理分析 | 第71-72页 |
三、公司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72-87页 |
(一) 美国公司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72-83页 |
(二) 英国公司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83-84页 |
(三) 日本公司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84-86页 |
(四) 公司型基金组织形态法律结构的法理分析 | 第86-87页 |
四、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法律结构上的比较 | 第87-92页 |
(一) 制度中心上的差异 | 第87-89页 |
(二) 监督机构设置上的差异 | 第89-90页 |
(三) 投资者参与程度上的差异 | 第90-92页 |
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法律结构的功能分析 | 第92-108页 |
一、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| 第92-100页 |
(一) 交易成本分析方法 | 第93-95页 |
(二) 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交易成本的规范分析 | 第95-97页 |
(三) 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交易成本的实证分析 | 第97-100页 |
二、激励功能 | 第100-102页 |
(一) 激励功能的制度分析原理 | 第100-101页 |
(二)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结构激励功能比较 | 第101-102页 |
三、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功能 | 第102-107页 |
(一) 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功能的制度分析原理 | 第102-104页 |
(二)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结构约束机会主义行为的功能比较 | 第104-107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07-108页 |
第四章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| 第108-141页 |
一、中国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的实证分析 | 第108-125页 |
(一) 中国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的法律结构 | 第108-113页 |
(二) 中国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| 第113-122页 |
(三) 中国契约型基金组织形态立法选择的利益集团分析 | 第122-125页 |
二、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的制度创新 | 第125-135页 |
(一) 制度的局限 | 第125-127页 |
(二) 制度创新的概念、动力、过程和模型 | 第127-130页 |
(三) 制度变迁中的时滞与路径依赖 | 第130-135页 |
三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| 第135-141页 |
(一) 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制度变迁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| 第135-138页 |
(二)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制度变迁的模式选择 | 第138-141页 |
第五章 公司型基金的立法建议 | 第141-153页 |
一、移植公司型基金存在的法律障碍 | 第141-144页 |
(一) 公司法上的法律障碍 | 第141-143页 |
(二) 税法上的法律障碍 | 第143-144页 |
二、公司型基金移植成功的关键: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| 第144-147页 |
(一)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思考 | 第145-147页 |
(二) 独立董事专业性的思考 | 第147页 |
三、公司型基金移植的法律制度设计 | 第147-153页 |
(一) 公司型基金移植的立法选择 | 第147-150页 |
(二) 中国公司型基金核心法律制度设计 | 第150-153页 |
结语 | 第153-1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4-161页 |
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61-162页 |
后记 | 第162-1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