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| 第12-13页 |
·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举措 | 第13-14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2页 |
·世界范围内国际合作论文呈增长趋势 | 第16-17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比较——期刊影响因子的视角 | 第17-18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比较——被引频次的视角 | 第18-20页 |
·开展国际合作的原因分析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情况分析 | 第22-30页 |
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统计 | 第22-23页 |
·数据源及文献类型的选取 | 第22页 |
·国际合作的判定 | 第22-23页 |
·合作伙伴的判定 | 第23页 |
·学科领域与学科 | 第23页 |
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与占比 | 第23-25页 |
·国际合作伙伴国家(地区)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国际合作类型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情况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比较与分析——论文发表期刊档次的视角 | 第30-39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0页 |
·学校层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中的前 50%论文比例显著地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 | 第30-32页 |
·通讯作者为非大陆单位的论文中影响因子前 50%论文比例显著更高 | 第32-34页 |
·学科领域层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4页 |
·学科层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国际合作对自身发展水平较好的学科提升效果不显著 | 第35-36页 |
·国际合作在更高档次的期刊中提升效果显著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比较与分析——论文被引情况的视角 | 第39-47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学校层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 | 第40-42页 |
·通讯作者为非大陆单位的论文被引用情况更好 | 第42-43页 |
·学科领域层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学科层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篇均被引次数情况分析 | 第45页 |
·未被引论文情况分析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国际合作对科研论文质量影响的原因分析——科研人员访谈的视角 | 第47-59页 |
·访谈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多元化的国际合作伙伴结识方式 | 第48-49页 |
·国际会议是最为常见的国际合作伙伴结识方式 | 第48-49页 |
·国外求学期间结识国际合作伙伴的比例也较高 | 第49页 |
·其他国际合作伙伴结识方式 | 第49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产生方式及分工情况 | 第49-53页 |
·几种常见的国际合作论文产生方式 | 第49-50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合作程度情况 | 第50-52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作者排序情况 | 第52-53页 |
·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比较与原因分析 | 第53-57页 |
·合作伙伴的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| 第53-54页 |
·研究问题的前沿性 | 第54-55页 |
·研究思路的开阔性 | 第55-56页 |
·研究的规范性 | 第56页 |
·提高我方科研能力 | 第56-57页 |
·国际合作开展中受到的支持和遭遇的困难 | 第57-59页 |
·国际合作过程中受到的支持 | 第57-58页 |
·国际合作过程中遭遇的困难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9-62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59页 |
·讨论 | 第59-62页 |
·合作伙伴国家(地区)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| 第60页 |
·同一作者国际合作论文与非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没有比较 | 第60页 |
·本研究涉及的案例中深度国际合作比例过低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附录 | 第64-112页 |
附录 1:上海交通大学 1999-2010 年年度国际合作伙伴国家(地区) | 第64-65页 |
附录 2:分学科 Q1、Q2、Q3、Q4 论文数 | 第65-71页 |
附录 3:在发表期刊影响因子 50%标准下卡方检验结果 | 第71-77页 |
附录 4:在发表期刊影响因子 25%标准下卡方检验结果 | 第77-85页 |
附录 5:分学科的 t 检验 | 第85-88页 |
附录 6:分学科未被引论文数 | 第88-95页 |
附录 7:访谈提纲 | 第95-96页 |
附录 8:访谈邀请函 | 第96-97页 |
附录 9:访谈人员基本信息 | 第97-98页 |
附录 10:访谈结果 | 第98-112页 |
a. 您是怎样认识您的国际合作伙伴的? | 第98-99页 |
b. 国际合作论文分工情况 | 第99-100页 |
c. 参与的国际合作和了解的国外学者之间的合作是否有区别 | 第100-102页 |
d. 论文质量整体评价 | 第102-103页 |
e. 合作对象水平的影响 | 第103-104页 |
f. 合作使得研究的更前沿? | 第104-105页 |
g. 合作使得研究的思路更开阔? | 第105-106页 |
h. 合作对象的研究方法更规范? | 第106-107页 |
i. 合作对象的语言和写作更为流畅? | 第107-108页 |
j. 国际合作使您和您的团队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? | 第108-109页 |
k. 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? | 第109-110页 |
l. 是否受到过国家、上海或交大相关政策的支持? | 第110-111页 |
m. 建议 | 第111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