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唐诗夜情境的生成背景 | 第14-33页 |
第一节 文人夜生活的丰富 | 第14-25页 |
一、 “凤凰鸣舞乐昌年,蜡炬开花夜管弦”——夜间宴饮 | 第15-17页 |
二、 “今夕重门启,游春得夜芳”——夜间娱乐 | 第17-19页 |
三、 “夜市千灯照碧云,高楼红袖客纷纷”——夜市 | 第19-21页 |
四、 “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”——节日之夜 | 第21-25页 |
第二节 文学传统的流衍 | 第25-33页 |
一、 先秦时期 | 第25-27页 |
二、 汉魏时期 | 第27-29页 |
三、 两晋南北朝时期 | 第29-33页 |
第二章 唐诗夜情境的表现类型 | 第33-51页 |
第一节 “深夜竹亭雪,孤灯案上书”——夜读 | 第33-36页 |
一、 求取功名与挑灯夜读 | 第33-35页 |
二、 忙里偷闲与秉烛夜读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——夜泊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“愁听南楼角又吹,晓鸡啼后更分离”——夜别 | 第38-41页 |
第四节 “朝瞻双顶青冥上,夜宿诸天色界中”——夜宿 | 第41-45页 |
第五节 “此时闲坐寂无语,药树影中唯两人”——夜值 | 第45-47页 |
第六节 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——夜捣衣 | 第47-51页 |
第三章 唐诗夜情境的思想蕴涵 | 第51-67页 |
第一节 乐观豪迈之风貌 | 第51-53页 |
第二节 忧国忧民之焦虑 | 第53-56页 |
第三节 怀人思乡之寄托 | 第56-60页 |
第四节 仕途失意之悒郁 | 第60-63页 |
一、 功名难获与怀才不遇之苦闷 | 第60-61页 |
二、 不幸遭贬之凄楚 | 第61-63页 |
第五节 闲适隐逸之情怀 | 第63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