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胜小寨村聚落与民居形态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范畴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的研究结构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龙胜的自然与人文背景 | 第17-27页 |
·龙胜县概况 | 第17-19页 |
·区位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18-19页 |
·龙胜县自然环境 | 第19-20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19页 |
·气候条件 | 第19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19-20页 |
·龙胜红瑶概况 | 第20-27页 |
·龙胜红瑶源起及历史 | 第20-23页 |
·龙胜红瑶的宗教信仰 | 第23-24页 |
·龙胜红瑶的风俗习惯 | 第24页 |
·社会组织形态 | 第24-25页 |
·生产及生活方式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小寨村的聚落形态及特征 | 第27-38页 |
·选址 | 第27-29页 |
·影响选址的因素 | 第27-28页 |
·选址评估 | 第28-29页 |
·总体布局 | 第29-32页 |
·总体布局和结构 | 第29-31页 |
·布局的特征 | 第31-32页 |
·街道系统 | 第32-34页 |
·街道的形成方式 | 第32-33页 |
·街道的走向 | 第33页 |
·街道的空间尺度 | 第33-34页 |
·街道的铺筑材料 | 第34页 |
·重要节点空间 | 第34-35页 |
·村口 | 第34-35页 |
·广场 | 第35页 |
·街道交叉口 | 第35页 |
·景观 | 第35-38页 |
第4章 小寨村建筑形态研究 | 第38-58页 |
·公共建筑 | 第38-40页 |
·村委会 | 第38-39页 |
·希望小学 | 第39-40页 |
·风雨桥 | 第40页 |
·民居建筑 | 第40-58页 |
·吊脚楼式建筑在小寨村的发展及演变 | 第41-44页 |
·空间的基本组成及其特征 | 第44-47页 |
·民居的平面形式 | 第47-48页 |
·小寨村吊脚楼的类型 | 第48页 |
·屋顶形式 | 第48-50页 |
·吊脚楼的形式美学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建筑装饰艺术 | 第52-55页 |
·建筑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建筑材料 | 第56-58页 |
第5章 小寨村的保护与发展 | 第58-63页 |
·小寨村的现状及问题 | 第58-59页 |
·小寨村的现状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9页 |
·保护的内容与措施 | 第59-63页 |
·保护的内容 | 第59-60页 |
·保护的措施 | 第60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8-69页 |
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