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晶硅—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多晶硅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1-17页 |
·多晶硅生产工艺及产业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多晶硅电池制作流程 | 第15-17页 |
·光伏系统的评价方法 | 第17-21页 |
·LCA方法的概念演绎 | 第17-18页 |
·LCA方法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·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2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2-2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3 多晶硅光伏系统碳排放环节分析 | 第26-34页 |
·多晶硅光伏系统 | 第26-28页 |
·多晶硅-光伏系统碳排放环节 | 第28-31页 |
·碳排放 | 第28-29页 |
·资源能源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污染物排放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4页 |
4 碳排放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系数的研究 | 第34-54页 |
·建模方法 | 第34-39页 |
·实测法 | 第34页 |
·物料衡算法 | 第34-37页 |
·排放系数法 | 第37-38页 |
·模型法 | 第38-39页 |
·生命周期法 | 第39页 |
·决策树法 | 第39页 |
·建模过程 | 第39-42页 |
·建模思路 | 第40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2页 |
·相关系数的研究 | 第42-52页 |
·工业行业碳排放系数 | 第42-49页 |
·车用燃料的碳排放系数 | 第49-50页 |
·火力发电行业的碳排放系数 | 第50页 |
·处理污染物的碳排放系数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5 实例剖析 | 第54-72页 |
·数据整理 | 第54-64页 |
·年产200吨多晶硅企业概况 | 第54-56页 |
·多晶硅碇及多晶硅片企业概况 | 第56-59页 |
·多晶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企业概况 | 第59-64页 |
·计算条件 | 第64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64-69页 |
·消耗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64-65页 |
·消耗资源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65-66页 |
·厂房建设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66-67页 |
·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量 | 第67页 |
·设备的碳排放量 | 第67-68页 |
·固废及废水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68-69页 |
·小计 | 第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2页 |
6 参数校正 | 第72-80页 |
·修正条件 | 第72页 |
·校正后计算结果 | 第72-77页 |
·消耗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73页 |
·消耗资源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73-74页 |
·厂房建设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74-75页 |
·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量 | 第75页 |
·设备的碳排放量 | 第75-76页 |
·固废及废水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 | 第76页 |
·小计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80页 |
7 多晶硅-光伏系统碳排放回收期的研究 | 第80-88页 |
·基本方案的设定 | 第80页 |
·光伏系统年发电量 | 第80-81页 |
·光伏系统的年减排能力 | 第81-82页 |
·光伏系统的碳排放回收期 | 第82-83页 |
·碳排放回收期的敏感性分析 | 第83-86页 |
·太阳能资源的敏感性分析 | 第83-85页 |
·安装角度的敏感性分析 | 第85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8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88-90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8-89页 |
·创新点 | 第89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8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