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通信论文--通信理论论文--信号处理论文

相控诊断超声成像波束控制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-22页
     ·诊断超声成像技术研究进展第15-17页
     ·诊断超声成像仪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相控超声波束形成技术研究进展第19-22页
   ·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2-24页
第二章 超声成像理论基础与声场特性第24-43页
   ·超声成像理论基础第24-25页
   ·超声辐射声场计算模型第25-32页
     ·任意形状换能器辐射声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矩形平面换能器辐射声场第26-29页
     ·阵列换能器辐射声场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声场指向性第30-32页
   ·基于空间冲激响应的相控脉冲声场模型第32-38页
     ·基于空间冲激响应的换能器辐射声场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相控脉冲声场计算第33-38页
   ·脉冲回波成像模型第38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三章 相控诊断超声波束设计第43-69页
   ·相控诊断超声波束形成第43-45页
     ·相控诊断超声波束形成原理第43-45页
     ·超声成像质量评价指标第45页
   ·波束控制技术第45-60页
     ·相位控制技术第46-52页
     ·聚焦控制技术第52-57页
     ·波束指向性控制技术第57-60页
   ·基于孔径变迹的高帧频高对比度并行多波束形成技术第60-67页
     ·并行多波束形成技术第61-62页
     ·Dolph-Chebychev 加权波束形成技术第62-64页
     ·仿真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四章 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及在相控诊断超声成像中的应用第69-91页
   ·MVDR 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第69-79页
     ·阵列模型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阵列信号处理统计模型与 MVDR 波束形成算法第71-74页
     ·误差对 MVDR 波束形成算法的影响第74-79页
   ·基于子空间法的低复杂度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79-86页
     ·ESB 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80页
     ·基于 ESB 的低复杂度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80-82页
     ·基于特征值重构的相干干扰抑制法第82-83页
     ·仿真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·自适应波束形成在相控诊断超声成像中的应用第86-8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五章 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第91-102页
   ·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波束形成第92-94页
     ·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波束形成算法第92-93页
     ·支持向量回归波束形成的最优解第93-94页
   ·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的波束形成第94-101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波束形成算法第94-96页
     ·回归参量迭代求解第96-98页
     ·稀疏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波束形成第98-99页
     ·仿真及分析第99-10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1-102页
第六章 相控诊断超声成像验证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第102-122页
   ·系统描述第102-103页
   ·系统实现第103-109页
     ·射频前端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系统第108-109页
   ·发射波束形成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·高精度可变延时控制器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扫描控制第111-112页
   ·多通道数据同步采集技术第112-114页
   ·高速串行数据接口设计第114-116页
   ·高精度可变接收延时控制技术第116-119页
   ·可编程接收波束形成第119-120页
   ·成像测试第120-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2页
第七章 结论第122-125页
致谢第125-126页
参考文献第126-138页
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8-139页

论文共1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组迭代密码函数的安全性研究
下一篇:多核集群上的混合并行分子动力学计算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