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城市防洪排涝为目标的庐江县城降水特征分析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6-27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16-20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6页 |
·地形与地貌 | 第16-17页 |
·地质与土壤 | 第17页 |
·气象 | 第17页 |
·河流水系 | 第17-20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0页 |
·城区规划范围 | 第20-21页 |
·洪涝灾害 | 第21-22页 |
·防洪、治涝工程现状 | 第22-25页 |
·水库工程 | 第22-23页 |
·湖泊 | 第23页 |
·河道现状及行洪能力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排涝现状 | 第24-25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25-27页 |
·防洪工程 | 第25-26页 |
·治涝工程 | 第26-27页 |
3 降水量年内分配特性分析 | 第27-43页 |
·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 | 第27-28页 |
·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 | 第28页 |
·年内集中度、集中期 | 第28-29页 |
·变化幅度 | 第29-30页 |
·庐江县降水量年内变化特性分析 | 第30-41页 |
·降水量不均匀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降水量年内分配调节系数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降水量年内集中度、集中期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降水量变化幅度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4 降水量年际分配特性分析 | 第43-67页 |
·变差系数和年际极值比 | 第43页 |
·距平百分率法 | 第43-44页 |
·Markov过程分析法 | 第44-46页 |
·马尔可夫链原理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模型及运用模型预测的基本步骤 | 第45-46页 |
·模比系数差积曲线 | 第46页 |
·肯德尔(Mann-Kendall)趋势检验法 | 第46-48页 |
·R/S分析法 | 第48-49页 |
·经验模态分解(EMD)法 | 第49-52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49-50页 |
·基本方法 | 第50-52页 |
·庐江县降水量时序丰枯演化规律分析 | 第52-60页 |
·降水量年际变差系数和极值比 | 第52-53页 |
·降水的年际变化 | 第53-55页 |
·降水量丰枯状态的Markov过程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降水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 | 第58-60页 |
·庐江县降水量时序趋势特性分析 | 第60-65页 |
·降水量趋势性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降水量持续性分析 | 第62页 |
·降水量波动周期性分析(EMD) | 第62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5 洪涝水分析与防洪治涝研究 | 第67-78页 |
·设计洪水 | 第67-69页 |
·设计暴雨 | 第67页 |
·山区设计洪水 | 第67-68页 |
·水库设计洪水 | 第68-69页 |
·设计涝水 | 第69-72页 |
·自排区排水流量 | 第69-70页 |
·机排区排涝流量 | 第70-71页 |
·自排闸排水流量 | 第71-72页 |
·排涝分区研究 | 第72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1页 |
·结论 | 第78-79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