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1. 导论 | 第14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思路与主要框架 | 第15-18页 |
·创新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2. 私人银行业务及产品综述 | 第19-25页 |
·私人银行业务特点 | 第19-21页 |
·客户定位高端 | 第19-20页 |
·产品服务范围广 | 第20页 |
·管理方式综合化 | 第20-2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21-25页 |
3. 我国高净值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突出需求 | 第25-53页 |
·高净值客户产生的宏观经济背景 | 第25-30页 |
·GDP、居民储蓄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反应私人财富的积累 | 第25-28页 |
·GINI系数反应私人财富的集中 | 第28-30页 |
·我国高净值客户的界定及特点 | 第30-35页 |
·财富来源—白手起家 | 第30-31页 |
·年龄阶段—较为年轻 | 第31-32页 |
·地域分布—集中化 | 第32-35页 |
·财富理念—财富独享、家族观念 | 第35页 |
·基于职业与资产规模的高净值客户分类 | 第35-38页 |
·普通客户转化为高净值客户后的需求概况 | 第38页 |
·金融需求层次理论 | 第38-40页 |
·风险管理层次的需要有别于大众客户 | 第40-46页 |
·高净值客户分类后的风险偏好 | 第40-43页 |
·财富管理机构分散 | 第43-45页 |
·离岸业务需求远高于大众客户 | 第45-46页 |
·创富是突出的财富管理目标 | 第46-49页 |
·与国外同类富豪相比更注重财富增值 | 第46-48页 |
·投资渠道扩展的趋势 | 第48-49页 |
·增值服务需求潜力大 | 第49-53页 |
·边际精神消费倾向△C_M/Y逐渐增高 | 第49-50页 |
·细分客户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偏好 | 第50-51页 |
·增值服务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 | 第51-53页 |
4. 国外私人银行产品供给的借鉴 | 第53-56页 |
·根据客户需要设计产品结构 | 第53页 |
·离岸业务是外资私人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 | 第53-54页 |
·通过第三方合作丰富产品服务体系 | 第54-56页 |
5.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的产品策略 | 第56-78页 |
·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7-60页 |
·产品结构保守不适宜我国高净值客户的主体需求 | 第57-59页 |
·离岸业务是劣势 | 第59-60页 |
·增值服务没有实质性的开展 | 第60页 |
·细分客户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产品 | 第60-63页 |
·满足客户风险管理需求的策略 | 第63-69页 |
·根据客户特点设计产品的风险结构 | 第63-66页 |
·减少财富管理机构分散化的品牌策略—以中国银行为例 | 第66-67页 |
·离岸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——香港是业务突破的首选地 | 第67-69页 |
·满足客户提高收益需求的策略 | 第69-73页 |
·满足客户创富需求的私募投资策略—以招商银行为例 | 第70-72页 |
·扩展投资渠道—以民生银行为例 | 第72-73页 |
·满足客户增值需求的策略 | 第73-78页 |
·针对最受关注增值服务需要的改进策略 | 第73-74页 |
·满足家族观念的财富传承服务——以家族信托基金为例 | 第74-75页 |
·建设开放式产品平台提高专业增值服务能力 | 第75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后记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