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知识创新理论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--以成都为例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1. 前言 | 第14-20页 |
·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5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·文献综述及其评价 | 第16-20页 |
·创新型城市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相关文献评论 | 第18-20页 |
2. 创新型城市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0-31页 |
·创新型城币研究的基本问题 | 第20-26页 |
·创新型城市的定义 | 第20-21页 |
·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| 第21-22页 |
·创新型城市的分类 | 第22-26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| 第26-28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内涵 | 第26-27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特征 | 第27-28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28-31页 |
·创新理论 | 第28页 |
·区域创新理论 | 第28-29页 |
·知识创新理论 | 第29-31页 |
3. 知识创新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 | 第31-36页 |
·知识创新在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31-34页 |
·知识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基础 | 第31页 |
·知识创新的集聚效应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知识创新的扩散效应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| 第34-36页 |
·内生因素(文化、技术、人力资本因素) | 第34-35页 |
·外生因素(国家法规、政策) | 第35-36页 |
4. 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6-44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进展 | 第36-37页 |
·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明确方向,加强引导 | 第37页 |
·坚持重点和前瞻性的结合 | 第37页 |
·坚持实际性与可操性相结合 | 第37-38页 |
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| 第38页 |
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| 第39-44页 |
5. 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及建议 | 第44-48页 |
·进一步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| 第44-46页 |
·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| 第44-45页 |
·加快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| 第45页 |
·要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 | 第45-46页 |
·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| 第46-47页 |
·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| 第46页 |
·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 | 第46-47页 |
·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| 第47-48页 |
·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| 第47页 |
·不断强化信息化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 | 第47-48页 |
6. 国内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案例与经验 | 第48-52页 |
·深圳:以创新推动质量提升的先驱 | 第48页 |
·大连:以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典范 | 第48-49页 |
·宝鸡市:以创新提升产业聚集的先导 | 第49-50页 |
·重庆市:以创新培育自主创新的氛围 | 第50-52页 |
7.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展望 | 第52-54页 |
·研究主要结论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不足之处 | 第53页 |
·进一步研究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