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方丹参咀嚼片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复方丹参制剂的国内外开发状况 | 第11-14页 |
·复方丹参制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抗心肌缺血作用 | 第11页 |
·扩张冠状动脉、增加血.流量及抗血栓作用 | 第11页 |
·抗缺氧的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临床作用 | 第12-14页 |
·冠心病、心绞痛 | 第12页 |
·脑血管疾病 | 第12页 |
·老年性痴呆 | 第12-13页 |
·高血压 | 第13页 |
·病毒性心肌炎 | 第13页 |
·病毒性肝炎 | 第13页 |
·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运用 | 第13页 |
·其他 | 第13-14页 |
·不良反应 | 第14页 |
·复方丹参咀嚼片立题目的、依据和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处方来源 | 第14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4-1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复方丹参咀嚼片生产工艺研究 | 第16-33页 |
·材料 | 第16-17页 |
·原辅料 | 第16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16-17页 |
·试剂 | 第17页 |
·方法 | 第17-30页 |
·提取工艺 | 第17-23页 |
·丹参提取工艺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丹参提取干膏得率的考察 | 第20-21页 |
·冰片β-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的优选研究 | 第21-23页 |
·三七粉碎得率的考察 | 第23页 |
·醇回收及浓缩工艺 | 第23页 |
·咀嚼片成型工艺研究 | 第23-26页 |
·矫味剂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·矫味剂用量优选 | 第24页 |
·粘合剂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·润滑剂的选择 | 第25-26页 |
·薄膜包衣材料的选择 | 第26页 |
·压片颗粒流动性考察 | 第26页 |
·压片颗粒吸湿性检查 | 第26-27页 |
·片重的计算 | 第27页 |
·制备工艺 | 第27-29页 |
·丹参的提取 | 第27页 |
·冰片β-环糊精包合 | 第27页 |
·三七的粉碎 | 第27-28页 |
·素片的制备 | 第28页 |
·包衣 | 第28页 |
·包装 | 第28-29页 |
·工艺流程图 | 第29-30页 |
·中试研究 | 第30-32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2页 |
·丹参的提取 | 第32页 |
·冰片β-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| 第32页 |
·片剂的成型性 | 第32页 |
·结论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复方丹参咀嚼片质量标准研究 | 第33-55页 |
·材料 | 第33-34页 |
·仪器 | 第33页 |
·试剂 | 第33页 |
·供试样品 | 第33-34页 |
·方法 | 第34-53页 |
·产品性状 | 第34页 |
·药材品质鉴别 | 第34-38页 |
·三七的显微鉴别 | 第34页 |
·丹参的薄层鉴别 | 第34-35页 |
·三七药材的TLC鉴别 | 第35-36页 |
·冰片的TLC鉴别 | 第36-38页 |
·检查 | 第38-41页 |
·重量差异检查 | 第38页 |
·微生物限度检查 | 第38-41页 |
·铅金属离子 | 第41页 |
·砷盐 | 第41页 |
·含量测定 | 第41-53页 |
·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| 第41-47页 |
·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| 第47-53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3页 |
·常规检查 | 第53页 |
·铅金属离子检查 | 第53页 |
·砷盐的检查 | 第53页 |
·定性鉴别 | 第53页 |
·定量分析 | 第53页 |
·结论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药物稳定性研究 | 第55-6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5页 |
·样品 | 第55页 |
·仪器 | 第5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5页 |
·加速试验 | 第55页 |
·长期试验 | 第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5页 |
·加速实验 | 第55-60页 |
·长期试验 | 第60-65页 |
·结论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6-71页 |
·质量标准 | 第66-68页 |
·说明书样稿 | 第68-70页 |
·包装实样 | 第70页 |
·总结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