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英文缩写词表 | 第13-14页 |
| 前言 | 第14-16页 |
| 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6-42页 |
| 第一章 阳离子两亲性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6页 |
| 1 阳离子两亲抗菌肽 | 第17-19页 |
| 2 CAPs 的结构特点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| 第19-23页 |
| 3 肿瘤细胞膜的差异性导致了 CAPs 的选择性 | 第23-26页 |
| 第二章 靶向性抗菌肽研究概况 | 第26-34页 |
| 1 特异靶向细菌 AMPs | 第26-28页 |
| 2 特异靶向肿瘤 AMPs | 第28-32页 |
| 3 展望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抗菌肽化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| 第34-42页 |
| 1 抗菌肽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资源 | 第34-39页 |
| 2 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和方法 | 第39-42页 |
| 第二篇 研究内容 | 第42-104页 |
| 第一章 肿瘤细胞靶向抗菌肽嵌合体的设计 | 第42-60页 |
| 1 材料 | 第43页 |
| 2 方法 | 第43-44页 |
| 3 结果 | 第44-56页 |
| 4 讨论 | 第56-59页 |
| 5 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二章 抗肿瘤抗菌肽嵌合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| 第60-78页 |
| 1 材料 | 第60-63页 |
| 2 方法 | 第63-65页 |
| 3 结果 | 第65-73页 |
| 4 讨论 | 第73-77页 |
| 5 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第三章 抗肿瘤抗菌肽嵌合体的体内靶向性作用研究 | 第78-92页 |
| 1 材料 | 第78-80页 |
| 2 方法 | 第80-81页 |
| 3 结果 | 第81-86页 |
| 4 讨论 | 第86-90页 |
| 5 小结 | 第90-92页 |
| 第四章 嵌合体 RGD-Las 与多柔比星抗肿瘤活性的协同作用研究 | 第92-104页 |
| 1 材料 | 第93页 |
| 2 方法 | 第93-95页 |
| 3 结果 | 第95-99页 |
| 4 讨论 | 第99-102页 |
| 5 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| 结论 | 第104-106页 |
| 创新点 | 第106-10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8-128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28-130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130-132页 |
| CURRICULUM VITAE | 第132-134页 |
| 致谢 | 第134-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