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8页 |
·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6-22页 |
·健康发展的信托业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| 第16-19页 |
·内部控制欠缺是制约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 | 第19-20页 |
·基于控制论视角对内部控制要素进行研究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重点与内容框架 | 第22-26页 |
·研究重点 | 第22-23页 |
·内容框架 | 第23-26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8-44页 |
·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| 第28-36页 |
·国外对内部控制研究的演进 | 第28-33页 |
·国内对内部控制研究的情况 | 第33-35页 |
·相关研究简评 | 第35-36页 |
·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| 第36-41页 |
·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| 第36-37页 |
·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方法 | 第37-40页 |
·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40-41页 |
·相关研究简评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三章 基于控制视角的内部控制要素内在关系研究 | 第44-65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内涵 | 第44-45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的划分及基本原则 | 第45-54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划分的比较研究 | 第45-47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划分原则及构成 | 第47-48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内在结构的关系 | 第48-52页 |
·信托公司内部控制要素的构成 | 第52-54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的控制路径和方式 | 第54-56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内部控制要素演化模型 | 第56-58页 |
·内部控制要素的理论协调控制模型 | 第58-64页 |
·协调模型结构的确定 | 第58-60页 |
·协调模型结构形式的简化 | 第60-61页 |
·协调模型时变参数的辨识 | 第61页 |
·协调模型自适应预测与控制算法 | 第61-62页 |
·协调模型自适应协调控制算法 | 第62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四章 基于控制论的控制环境要素研究 | 第65-81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控制环境要素内涵 | 第65-66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对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·控制环境和控制目标 | 第66-67页 |
·控制环境和风险识别与评估 | 第67页 |
·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 | 第67页 |
·控制环境和信息与沟通 | 第67-68页 |
·控制环境和监督 | 第68页 |
·对信托公司控制环境要素的监管规定 | 第68-69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下的企业治理结构 | 第69-74页 |
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| 第69-70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下的信托公司股东大会 | 第70-72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下的信托公司董事会 | 第72-73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下的信托公司监事会 | 第73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下的信托公司经营层 | 第73-74页 |
·控制环境要素下的组织结构 | 第74-80页 |
·信托公司的组织结构内涵 | 第74-75页 |
·信托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 | 第75-77页 |
·信托公司组织结构现状 | 第77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五章 基于控制论的控制目标要素研究 | 第81-88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控制目标要素内涵 | 第81页 |
·控制目标要素的设定原则 | 第81-83页 |
·控制目标要素的比较研究 | 第83-85页 |
·信托公司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 | 第85-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六章 基于控制论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要素研究 | 第88-102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要素内涵 | 第88-89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分类 | 第89-91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按性质分类的构成 | 第89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按表现形式分类的构成 | 第89-91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识别分类和识别方法 | 第91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计量方法 | 第91-97页 |
·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| 第91-93页 |
·市场风险计量方法 | 第93-95页 |
·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| 第95-97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理方式 | 第97-99页 |
·风险回避 | 第97页 |
·风险补偿 | 第97-98页 |
·风险转移 | 第98页 |
·风险分散 | 第98-99页 |
·信托公司的风险监督 | 第99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七章 基于控制论的控制活动要素研究 | 第102-122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控制活动要素内涵 | 第102页 |
·对信托公司控制活动要素的监管规定 | 第102-104页 |
·信托公司组织运行控制活动的研究 | 第104-106页 |
·岗位设置控制 | 第104-105页 |
·授权批准控制 | 第105-106页 |
·程序控制 | 第106页 |
·信托公司会计控制活动的研究 | 第106-113页 |
·会计组织控制 | 第106-107页 |
·预算控制 | 第107-108页 |
·现金控制 | 第108-111页 |
·实物控制 | 第111页 |
·财务信息报告控制 | 第111-113页 |
·信托公司业务控制活动的研究 | 第113-120页 |
·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的内涵 | 第114页 |
·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的流程 | 第114页 |
·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的目标确定与风险识别 | 第114-115页 |
·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的目标确定与风险识别 | 第115-116页 |
·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的风险控制活动 | 第116-1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0-122页 |
第八章 基于控制论的信息与沟通要素研究 | 第122-134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信息要素的内涵 | 第122-124页 |
·内部控制信息要素的收集方式 | 第124-125页 |
·内部控制中信息要素的功能和信息系统分类 | 第125-128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沟通要素的内涵 | 第128页 |
·内部控制中信息的沟通方式 | 第128-129页 |
·内部控制中信息的内部沟通 | 第129-131页 |
·内部控制中信息的外部沟通 | 第131-1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3-134页 |
第九章 基于控制论的监督要素研究 | 第134-146页 |
·基于控制论的监督要素内涵 | 第134-135页 |
·信托公司内部控制监督的监管规定 | 第135-136页 |
·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下的持续监督活动 | 第136-137页 |
·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下的个别评估活动 | 第137-140页 |
·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下的报告缺陷活动 | 第140-141页 |
·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下的内部审计活动 | 第141-145页 |
·内部审计部门及其运行 | 第142-143页 |
·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 | 第143-144页 |
·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和改进 | 第144-1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5-146页 |
第十章 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、等级识别和协同分析 | 第146-162页 |
·内部控制综合评价、等级识别和协同分析方法与建模思路 | 第146-147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146-147页 |
·建模思路 | 第147页 |
·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模型 | 第147-153页 |
·内部控制的等级识别模型 | 第153-156页 |
·内部控制的协同分析模型 | 第156-158页 |
·信托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实例 | 第158-1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1-162页 |
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62-165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62-164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64-1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5-17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73-174页 |
致谢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