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他者的时代构建自我--严歌苓作品中的文化身份书写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互为“他者”——异质文化中的身份建构 | 第13-29页 |
第一节 对话:东方女性主体性建构 | 第14-22页 |
第二节 自建:东方男性群体的体认 | 第22-27页 |
一、辫子 | 第22-25页 |
二、“雄性”:性想象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小结: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艰难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返回故里——儒家文化中身份的确认 | 第29-40页 |
第一节 “仁孝”的儒家传统美德 | 第30-35页 |
第二节 独特的生存哲学寓言 | 第35-38页 |
一、顺其自然的生命态度 | 第35-37页 |
二、“腿”的意象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小结:儒家文化视野中的生命礼赞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东方之镜—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际文化对话 | 第40-53页 |
第一节 东方内部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| 第41-48页 |
一、对待生死态度的差异 | 第42-43页 |
二、对待血缘态度的差异 | 第43-44页 |
三、对待忠孝观念的差异 | 第44-48页 |
第二节、全球化背景下的“后东方主义” | 第48-51页 |
第三节 小结:世界文化发展的途径——多元文化对话 | 第51-53页 |
结语:严歌苓小说创作成就及意义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2页 |
一、专著类 | 第55-57页 |
二、作品类 | 第57-58页 |
三、期刊 | 第58-60页 |
四、学位论文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