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2 国内外工作观研究综述 | 第11-21页 |
·工作观的相关概念 | 第11-15页 |
·工作 | 第11页 |
·职业 | 第11-12页 |
·职业观 | 第12-13页 |
·就业观 | 第13页 |
·择业观 | 第13页 |
·工作价值观 | 第13-14页 |
·工作观 | 第14-15页 |
·工作观的相关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职业发展理论 | 第15页 |
·心理动力论 | 第15-16页 |
·职业决策理论 | 第16页 |
·工作观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工作价值观的结构研究 | 第16页 |
·工作价值观的相关性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观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工作观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工作价值观的结构及测量工具 | 第18-19页 |
·工作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 | 第19页 |
·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| 第19-21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·文献分析法 | 第21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21页 |
·专家咨询法 | 第21页 |
·比较分析法 | 第21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21-23页 |
4 大学生工作观问卷的编制 | 第23-3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·研究程序及被试 | 第23-27页 |
·开放式问卷的编制与调查 | 第23-25页 |
·试测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| 第25-26页 |
·调查问卷的被试与施测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5页 |
·项目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| 第33-35页 |
5 90 后大学生的工作观现状 | 第35-47页 |
·90 后大学生工作观总体现状 | 第35-36页 |
·90 后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自我发展与服务社会取向维度的分析结果 | 第37-38页 |
·物质报酬取向维度的分析结果 | 第38-39页 |
·90 后大学生工作选择观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发展空间维度的分析结果 | 第40-42页 |
·组织声望维度的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综合评价维度的结果分析 | 第43页 |
·90 后大学生工作行为观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工作激情与责任意识维度的分析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工作被动性维度的分析结果 | 第45-47页 |
6 基于大学生工作观的对策建议 | 第47-54页 |
·充分把握 90 后大学生工作观的新特点 | 第47-49页 |
·90 后大学生重视工作人际环境 | 第47页 |
·90 后大学生普遍关注自我成长 | 第47页 |
·90 后大学生择业自主意识较强 | 第47-48页 |
·90 后大学生看待职业趋于理性 | 第48-49页 |
·大学生需注重自我开发与认知,重视工作价值观的习得与养成 | 第49页 |
·高校应加强教育工作的目的性与针对性,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| 第49-52页 |
·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观教育,切实提高工作三观效能 | 第49-50页 |
·高校应有目的地组织实习实践活动,帮助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顺利转化 | 第50-51页 |
·高校应重点强化生涯教育,提高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与能力 | 第51-52页 |
·企业应关注大学生员工的工作观识别与再培育,实现人企双赢 | 第52-54页 |
·企业应开展基于工作价值观的人员招聘与甄选工作 | 第52页 |
·企业应重视新员工入职培训与考察工作 | 第52页 |
·企业应加强对员工工作价值观、工作行为观的引导与监督 | 第52-53页 |
·企业应积极建设自身文化内涵与组织环境 | 第53-54页 |
7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54-55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4页 |
·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7页 |
A. 大学生工作观开放式问卷 | 第60-62页 |
B. 大学生工作观调查问卷 | 第62-66页 |
C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6页 |
D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