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设计与选择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相关基础 | 第22-32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的含义、分类与特点 | 第22-27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的含义 | 第22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分类 | 第22-24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特点 | 第24-27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 | 第27-30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的含义 | 第27-28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类型 | 第28-30页 |
·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的目标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设计 | 第32-41页 |
·现金支付方式的设计 | 第32-36页 |
·现金支付的成本与风险 | 第32-33页 |
·现金支付的流动性考虑 | 第33-34页 |
·确定现金支付所需金额 | 第34-35页 |
·确定融资方式 | 第35-36页 |
·安排支付时间 | 第36页 |
·股票支付方式的设计 | 第36-40页 |
·股票支付的成本与风险 | 第36-37页 |
·股票支付价格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·确定换股比率 | 第38-39页 |
·确定股票交换方式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的区间保护机制 | 第41-52页 |
·并购支付区间保护机制的含义和分类 | 第41-43页 |
·并购支付区间保护机制的含义 | 第41-42页 |
·并购支付区间保护机制的分类 | 第42-43页 |
·并购支付区间保护机制创造价值的途径 | 第43-45页 |
·增加支付自由度 | 第43-44页 |
·减少重新谈判次数 | 第44页 |
·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| 第44-45页 |
·减小股价下行压力 | 第45页 |
·并购支付区间保护机制的设计 | 第45-51页 |
·区间保护机制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| 第45-47页 |
·区间保护机制设计的方法 | 第47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| 第52-68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的现状和原因 | 第52-55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的现状 | 第52-54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现状的原因 | 第54-55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55-58页 |
·控制权比例 | 第55-56页 |
·资本结构 | 第56页 |
·现金持有量 | 第56-57页 |
·盈利能力 | 第57页 |
·交易规模 | 第57页 |
·信息不对称 | 第57-58页 |
·投资机会与企业成长 | 第58页 |
·数据来源与筛选 | 第58-59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58-59页 |
·数据的筛选 | 第59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与指标设计 | 第59-60页 |
·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介绍 | 第59-60页 |
·指标设计 | 第60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相关性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描述性统计 | 第61-62页 |
·Logistic 回归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稳健性检验 | 第64页 |
·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现状的对策建议 | 第64-66页 |
·从企业自身角度 | 第64-65页 |
·从宏观环境角度 | 第65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