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手”在图形设计中的符号语义探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 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9-10页 |
三、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“手”的历史文化探源 | 第11-16页 |
一、 关于“手” | 第11页 |
二、 “手”的历史文化意义的迭变 | 第11-15页 |
(一) 原始壁画—真实再现的手印 | 第11-12页 |
(二) 交流交际—功能形式的手语 | 第12页 |
(三) 原始宗教—心理共识的手势 | 第12页 |
(四) 艺术作品—美学与心理的手势 | 第12-15页 |
三、 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“手”在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化分析 | 第16-29页 |
一、 “手”的视觉想象 | 第16-18页 |
(一) 形的自由度,用表象进行思维 | 第16-17页 |
(二) 义的模糊度,形义之间的转换 | 第17-18页 |
二、 “手”在图形设计中的符号传播特性 | 第18-20页 |
(一) 象征性 | 第19页 |
(二) 普遍性 | 第19页 |
(三) 社会约定性 | 第19-20页 |
三、 “手”在图形设计中的符号语义结构组合 | 第20-28页 |
(一) 具象的“手” | 第20-21页 |
(二) 抽象的“手” | 第21-22页 |
(三) 残缺的“手” | 第22-23页 |
(四) 共生的“手” | 第23-24页 |
(五) 同构的“手” | 第24-25页 |
(六) 正负的“手” | 第25-26页 |
(七) 隐喻的“手” | 第26-27页 |
(八) 幽默的“手” | 第27页 |
(九) 矛盾的“手” | 第27-28页 |
四、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“手”在图形设计中的表情语义解析 | 第29-49页 |
一、 “手”的丰富表情解读 | 第29-30页 |
二、 具体解析不同语境下“手”的语义多样性 | 第30-48页 |
(一) 一义多“手” | 第30-41页 |
(二)、一“手”多义 | 第41-48页 |
三、 总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“手”的图形设计启示意义 | 第49-51页 |
一、 图形设计语境的把握 | 第49-50页 |
(一) 设计者编码的角度 | 第49页 |
(二) 观者解码的角度 | 第49-50页 |
二、 图形设计的不断发展性 | 第50页 |
三、 总结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主题设计 | 第52-59页 |
一、 创意 | 第52页 |
二、 过程 | 第52-53页 |
三、 结果 | 第53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