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女性作家幻想小说比较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1 中日女性作家幻想小说创作概述 | 第11-22页 |
·中日两国幻想小说发展之路 | 第11-17页 |
·幻想小说定义的沿革 | 第11-13页 |
·幻想小说与其他非现实叙事文类的区别 | 第13-14页 |
·中日两国幻想小说发展概述 | 第14-17页 |
·中日女作家的幻想小说创作 | 第17-22页 |
·女性与儿童文学的密切关系 | 第17-18页 |
·渗透于女性幻想小说中的独特审美情趣 | 第18-19页 |
·幻想小说领域内的两性差异 | 第19-20页 |
·中日女作家的幻想小说创作概况 | 第20-22页 |
2 中日女性作家幻想小说中的形象塑造 | 第22-31页 |
·相似性比较 | 第22-26页 |
·普通人成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 | 第22页 |
·中日幻想小说对西方奇幻形象的引入 | 第22-23页 |
·中日幻想小说中的幽灵 | 第23-24页 |
·呈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魔法 | 第24-26页 |
·差异性比较 | 第26-31页 |
·主人公的模式化与主人公的宽泛化 | 第26-28页 |
·奇幻形象的创新与奇幻形象的继承 | 第28-31页 |
3 中日女性作家幻想小说中的第二世界 | 第31-40页 |
·相似性比较 | 第32-36页 |
·对于时间的相同描述 | 第32页 |
·通道连接两个世界 | 第32-35页 |
·通过幻想世界实现救赎 | 第35-36页 |
·差异性比较 | 第36-40页 |
·两个世界的区隔与两个世界的交织 | 第36-38页 |
·图景构建的再创造与图景构建的本土化 | 第38-40页 |
4 中日女性作家幻想小说中的成人期待 | 第40-45页 |
·相似性比较 | 第40-42页 |
·母爱的文本阐释 | 第40-41页 |
·和谐自然观的传达 | 第41-42页 |
·对于成长的不同解读 | 第42-45页 |
·成长事件的社会化与成长事件的个人化 | 第43页 |
·教育意味的过于浓重与教育意味的潜移默化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