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熵理论和耗散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·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7-19页 |
2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9页 |
·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| 第19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·熵理论 | 第20-25页 |
·熵理论简述 | 第20-22页 |
·熵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熵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| 第23-24页 |
·熵理论应用于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适用性 | 第24-25页 |
·耗散结构理论 | 第25-28页 |
·耗散结构的基本内涵 | 第25页 |
·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| 第25-27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成为耗散结构的可能性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3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| 第29-41页 |
·房地产企业特征 | 第29-30页 |
·经营对象的不可移动性 | 第29页 |
·业务形态的服务性 | 第29页 |
·资金和人才的密集性 | 第29-30页 |
·经营活动的行业限制性 | 第30页 |
·房地产企业现状 | 第30-36页 |
·房地产企业概况 | 第30-34页 |
·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| 第34-36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环境要素 | 第36-38页 |
·文化要素 | 第38页 |
·结构要素 | 第38-39页 |
·能力要素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4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熵分析与计算 | 第41-51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熵理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正熵和负熵的界定 | 第41-42页 |
·熵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3-47页 |
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| 第43-44页 |
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| 第44-45页 |
·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5-47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熵模型的设计思路 | 第47页 |
·系统正熵负熵的计算 | 第47-50页 |
·熵值法的原理 | 第47-49页 |
·系统正熵的计算 | 第49页 |
·系统负熵的计算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熵 Brusseator 模型 | 第51-65页 |
·Brusseator 模型简介 | 第51-52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熵 Brusselator 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4页 |
·Brusselator 模型的适用性 | 第52-53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4页 |
·模型的理论分析 | 第54页 |
·房地产企业成为耗散结构的依据 | 第54-55页 |
·实证研究 | 第55-61页 |
·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熵模型的基础数据 | 第55-57页 |
·模型的计算与结果 | 第57-61页 |
·熵理论视角下对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| 第61-63页 |
·实行开放式经营管理 | 第61-62页 |
·创造有利环境 | 第62-63页 |
·避免巨涨落 | 第63页 |
·注重创新 | 第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结论 | 第65页 |
·展望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| 第73-75页 |
附录 | 第75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