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5页 |
缩略语表 | 第15-16页 |
1 前言 | 第16-20页 |
·立题依据 | 第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6-19页 |
·目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36页 |
·实验菌株及来源 | 第20页 |
·主要试剂及来源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试剂配制 | 第21-23页 |
·主要仪器及来源 | 第23-24页 |
·药物作用合适浓度和时间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25页 |
·喹赛多抑菌和杀菌曲线的测定 | 第25页 |
·喹乙醇抑菌和杀菌曲线的测定 | 第25页 |
·药物作用后差异基因的检测(基因芯片) | 第25-29页 |
·细菌总RNA提取 | 第25-26页 |
·芯片检测cDNA合成与芯片杂交 | 第26-27页 |
·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Real-Time 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 | 第28-29页 |
·大肠杆菌蛋白质二维电泳条件优化 | 第29-34页 |
·大肠杆菌蛋白的提取 | 第29-30页 |
·二维凝胶电泳 | 第30-33页 |
·蛋白点的胶内酶解和质谱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药物作用后大肠杆菌差异蛋白的筛选 | 第34-36页 |
·药物作用后蛋白质的提取 | 第34页 |
·二维电泳和差异蛋白点的检测 | 第34-35页 |
·差异蛋白点的酶解与MALDI-TOF质谱鉴定 | 第35-3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76页 |
·药物作用合适的浓度和时间 | 第36-39页 |
·不同大肠杆菌对喹赛多和喹乙醇的敏感性 | 第36页 |
·细菌加药的最适时间 | 第36-37页 |
·喹赛多作用的最佳浓度 | 第37-38页 |
·喹乙醇作用的最佳浓度 | 第38-39页 |
·喹赛多和喹乙醇作用后大肠杆菌的差异基因分析(基因芯片) | 第39-65页 |
·大肠杆菌的总RNA质量 | 第39-40页 |
·芯片质量与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喹赛多作用后的大肠杆菌差异表达基因 | 第42-58页 |
·喹乙醇作用后的大肠杆菌差异表达基因 | 第58-63页 |
·喹赛多和喹乙醇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 | 第63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 | 第63-65页 |
·大肠杆菌蛋白质二维电泳体系的建立 | 第65-68页 |
·不同样品提取方法下蛋白质的分离情况(银染) | 第65页 |
·不同样品提取方法下蛋白质的分离情况(考染) | 第65-66页 |
·等电聚焦程序改良后的蛋白质分离情况 | 第66页 |
·蛋白点的分离与质谱鉴定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药物作用后差异蛋白的检测(宽范围胶条) | 第68-71页 |
·二维电泳凝胶上差异蛋白点的检测 | 第68-69页 |
·差异蛋白点的鉴定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药物作用后差异蛋白的检测(窄范围胶条) | 第71-76页 |
·二维电泳凝胶上差异蛋白点的检测 | 第71-73页 |
·差异蛋白点的鉴定分析 | 第73-76页 |
4 讨论 | 第76-83页 |
·喹赛多和喹乙醇对大肠杆菌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76-78页 |
·喹赛多和喹乙醇对大肠杆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| 第78-83页 |
5 全文总结 | 第83-84页 |
6 文献综述 | 第84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
附录1---研究生简介 | 第107-108页 |
附录2—原始数据 | 第108-125页 |
答辩委员提问与回答 | 第125-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