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·内容概要与基本结构 | 第13-15页 |
·内容概要 | 第13页 |
·基本结构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主要特点 | 第15-16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6-20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8页 |
·研究评述 | 第18-20页 |
3 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| 第20-30页 |
·低碳经济与对外贸易协调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生态要素的引入 | 第20页 |
·引入生态因素的比较优势模型 | 第20-21页 |
·加入生态要素的H—O—V模型 | 第21-23页 |
·协调低碳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罗伯津斯基拓展定理 | 第23-24页 |
·低碳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互动理论分析 | 第24-30页 |
·发展对外贸易影响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 | 第25-27页 |
·发展低碳经济影响对外贸易的基本途径 | 第27-30页 |
4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重要性 | 第30-40页 |
·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| 第30-32页 |
·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| 第32-37页 |
·山东省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| 第37-40页 |
5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| 第40-46页 |
·模型设定、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| 第40-41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1页 |
·数据说明 | 第41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单位根检验 | 第42-43页 |
·协整检验 | 第43-44页 |
·因果关系检验 | 第44页 |
·脉冲响应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实证结果 | 第45-46页 |
6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模型 | 第46-52页 |
·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| 第46-48页 |
·协调度及其等级划分 | 第46-47页 |
·协调发展度及类型划分 | 第47-48页 |
·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8-49页 |
·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49页 |
·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2页 |
7 结论及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 | 第52-58页 |
·结论 | 第52-53页 |
·山东省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 | 第53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