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3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5页 |
·主要概念与对象界定 | 第15-19页 |
·企业债券 | 第15-17页 |
·市场风险 | 第17-18页 |
·信用风险 | 第18-19页 |
·相关文献回顾 | 第19-28页 |
·企业债券相关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市场风险度量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技术路线、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| 第28-3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8-3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0页 |
·全文结构安排 | 第30-33页 |
2 全文假设的提出 | 第33-46页 |
·企业债券市场监管的两大特征 | 第33-35页 |
·利率管制特征 | 第33页 |
·发行主体偏好特征 | 第33-35页 |
·基于市场监管特征的风险表现假设 | 第35-44页 |
·利率管制下的企业债券风险表现 | 第35-40页 |
·发行主体偏好下的企业债券风险表现 | 第40-44页 |
·假设的定义 | 第44-46页 |
3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——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| 第46-61页 |
·传统市场风险度量模型 | 第46-47页 |
·名义值方法 | 第46页 |
·灵敏度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现代市场风险度量模型 | 第47-53页 |
·在险价值VaR方法 | 第47-51页 |
·极值理论 | 第51-53页 |
·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| 第53-55页 |
·专家制度 | 第53-54页 |
·评级模型与评分模型 | 第54页 |
·期限结构模型 | 第54页 |
·死亡率模型 | 第54-55页 |
·RAROC模型 | 第55页 |
·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| 第55-61页 |
·CreditMetrics模型 | 第55-58页 |
·KMV模型 | 第58-61页 |
4 企业债券的市场风险实证研究——趋势、行业特征与准国债属性 | 第61-85页 |
·引言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假设 | 第61页 |
·本章结构安排 | 第61-62页 |
·企业债券的宏观市场风险 | 第62-69页 |
·指标、数据选择与说明 | 第62-63页 |
·基于GARCH模型的VaR序列估计 | 第63-66页 |
·宏观市场风险的历史趋势 | 第66-68页 |
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·企业债券的微观市场风险 | 第69-73页 |
·企业债券样本选取 | 第69-70页 |
·债券个体VaR序列估计 | 第70-72页 |
·微观市场风险的趋势性 | 第72-73页 |
·结论 | 第73页 |
·企业债券的行业市场风险 | 第73-80页 |
·组合VaR序列的估计方法 | 第74页 |
·各行业债券个体与组合的年均VaR | 第74-77页 |
·不同行业市场风险的比较 | 第77-80页 |
·结论 | 第80页 |
·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的准国债属性 | 第80-85页 |
·比较对象及说明 | 第80-81页 |
·各指数收益率序列的VaR估计 | 第81-82页 |
·不同指数收益序列的风险比较 | 第82-84页 |
·结论 | 第84-85页 |
5 企业债券的市场风险实证研究——重大事件的影响效应 | 第85-103页 |
·引言 | 第85-86页 |
·本章假设 | 第85页 |
·本章结构安排 | 第85-86页 |
·事件分析方法与改进 | 第86-91页 |
·定义及一般步骤 | 第86-88页 |
·基于实证研究对象的方法改进 | 第88-90页 |
·数据选取与事件窗口设定 | 第90-91页 |
·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事件 | 第91-96页 |
·事件样本选取 | 第91-92页 |
·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事件 | 第92-94页 |
·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事件 | 第94-96页 |
·债券市场规制调整事件 | 第96-99页 |
·事件样本选取 | 第96页 |
·间接相关规制事件 | 第96-97页 |
·直接相关规制事件 | 第97-99页 |
·汇率改革与经济危机标志事件 | 第99-101页 |
·事件样本选取 | 第99-100页 |
·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事件 | 第100页 |
·经济危机标志事件 | 第100-101页 |
·结论 | 第101-103页 |
6 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实证研究——趋势与行业特征 | 第103-127页 |
·引言 | 第103-104页 |
·本章假设 | 第103页 |
·本章结构安排 | 第103-104页 |
·企业债券的信用价差 | 第104-113页 |
·信用价差的计算 | 第104-106页 |
·信用价差的趋势性 | 第106-108页 |
·信用价差的期限结构 | 第108-110页 |
·信用价差的行业比较 | 第110-112页 |
·结论 | 第112-113页 |
·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违约概率 | 第113-127页 |
·债券样本选取与参数估计改进 | 第113-116页 |
·发行主体个体的违约概率 | 第116-117页 |
·行业发行主体的组合违约概率 | 第117-120页 |
·违约风险的行业比较 | 第120-126页 |
·结论 | 第126-127页 |
7 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实证研究——所有制特征 | 第127-144页 |
·引言 | 第127-128页 |
·本章假设 | 第127页 |
·本章结构安排 | 第127-128页 |
·所有制特征与违约概率差异 | 第128-135页 |
·研究方案设计 | 第128-130页 |
·央企与一般国企背景发行主体 | 第130-132页 |
·国企与非国企背景发行主体 | 第132-133页 |
·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发行主体 | 第133-134页 |
·结论 | 第134-135页 |
·所有制特征与信用价差差异 | 第135-144页 |
·研究方案设计 | 第135-138页 |
·发行主体所有制特征 | 第138-139页 |
·担保主体所有制特征 | 第139-140页 |
·信用价差的所有制特征因素分析 | 第140-142页 |
·结论 | 第142-144页 |
8 总结与展望 | 第144-149页 |
·论文的结论 | 第144-147页 |
·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47-148页 |
·论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48-149页 |
致谢 | 第149-1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0-162页 |
附录A 主要数据 | 第162-171页 |
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写作与发表情况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