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引言 | 第9-14页 |
| ·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结构与原理 | 第10-11页 |
| ·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状况 | 第11-12页 |
| ·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趋势 | 第12-14页 |
| ·选题依据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应力边界条件下 MLCC 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 | 第19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19-20页 |
| ·MLCC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 | 第20-21页 |
| ·MLCC 残余热应力的确定 | 第21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3章 MLCC 的单层有限元简化模型及应力分析 | 第26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MLCC 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4章 粘聚力单元理论介绍 | 第32-46页 |
| 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| ·粘聚力单元的应用 | 第33-36页 |
| ·使用粘聚力单元连接其它部件 | 第33-34页 |
| ·使用基于面约束的粘聚力单元和其它部件单元的连接 | 第34-35页 |
| ·粘聚力单元和周围部件的接触连接 | 第35-36页 |
| ·在大变形分析中使用粘聚力单元 | 第36页 |
| ·基于 T- SL(Damage for Traction-Separation Laws)法则的粘聚力单元本构 | 第36-38页 |
| ·材料参数的设定 | 第38-39页 |
| ·损伤模型 | 第39页 |
| ·损伤开始 | 第39-41页 |
| ·最大名义应力准则 | 第40页 |
| ·最大名义应变准则 | 第40页 |
| ·二次名义应力准则 | 第40页 |
| ·二次名义应变准则 | 第40-41页 |
| ·损伤演化 | 第41-45页 |
| ·失效单元删除 | 第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5章 MLCC 的粘聚力单元模型及失效分析 | 第46-57页 |
| ·引言 | 第46-47页 |
| ·基于 TS-L 的粘聚力单元参数及粘聚力单元 MLCC 的几何模型 | 第47-49页 |
| ·数值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6章 材料界面参数对器件失效的影响 | 第57-63页 |
| ·引言 | 第57页 |
| ·MLCC 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7-62页 |
| ·界面单元的弹性模量对器件失效影响 | 第57-60页 |
| ·界面单元的开始失效名义应力对器件失效影响 | 第60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·研究课题总结 | 第63-64页 |
| 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8-69页 |
| 发表论文 | 第68页 |
| 参加科研情况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