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章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的内容 | 第16-36页 |
第一节 “人性论”是孔子道德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“仁”是孔子道德修养思想的核心 | 第17-24页 |
第三节 “礼”是孔子道德修养的交往方式 | 第24-27页 |
第四节 “知行统一”是孔子道德修养的方法 | 第27-31页 |
第五节 “中庸”是孔子道德修养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第六节 “成君成圣”是孔子道德修养的人格目标 | 第32-36页 |
第二章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价值 | 第36-56页 |
第一节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 | 第36-41页 |
第二节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| 第41-44页 |
第三节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“三观”教育的价值 | 第44-47页 |
第四节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“三德”教育的价值 | 第47-51页 |
第五节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“五种精神”教育的价值 | 第51-56页 |
第三章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注原则 | 第56-64页 |
第一节 突出主体性原则 | 第56-58页 |
第二节 坚持知行合一原则 | 第58-60页 |
第三节 落实自律原则 | 第60-61页 |
第四节 贯彻至善原则 | 第61-64页 |
第四章 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注途径 | 第64-73页 |
第一节 重视高校师生的自我教育 | 第64-67页 |
第二节 加强对孔子道德修养思想价值的挖掘与阐发 | 第67-69页 |
第三节 促进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| 第69-71页 |
第四节 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| 第71-73页 |
结语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