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·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3页 |
·立题依据 | 第13-15页 |
·复合污染概念及存在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毒性指标及受试生物的筛选 | 第14-15页 |
·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| 第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5-21页 |
·铜的性质及危害 | 第15-17页 |
·铬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危害 | 第17-18页 |
·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性 | 第18-20页 |
·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土壤铜、铬(Ⅵ)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重金属铜、铬(Ⅵ) 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根长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水体及土壤不同介质中铜、铬(Ⅵ) 单一及复合污染时对小白菜发芽的毒性评价 | 第21页 |
·铜、铬(Ⅵ) 单一及复合污染时对小白菜幼苗期的毒性评价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土壤铜、铬(Ⅵ)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23-34页 |
·材料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复合污染土壤中铜、铬各形态含量变化 | 第26-28页 |
·复合污染土壤中铜、铬形态分布规律 | 第28-30页 |
·复合污染对土壤中铜、铬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重金属铜、铬 (Ⅵ) 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根长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·材料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34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34页 |
·测定指标和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5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铜、铬单一污染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铜、铬单一污染对小白菜根伸长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讨论 | 第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水体及土壤介质中铜、铬(Ⅵ)单一及复合污染毒性效应评价 | 第38-4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8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38-3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重金属铜、铬(Ⅵ)单一污染对小白菜根长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·重金属铜-铬(Ⅵ)复合污染对小白菜根长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讨论 | 第43-45页 |
·重金属单一污染对小白菜根长的毒性效应 | 第44页 |
·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小白菜根长的毒性效应 | 第44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重金属铜、铬(Ⅵ)复合污染条件下对小白菜幼苗期的毒性效应评价 | 第46-5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6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测试指标及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因子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重金属铜、铬(Ⅵ)对小白菜的复合效应 | 第50-52页 |
5 .3 讨论 | 第52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·土壤铜、铬(Ⅵ)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重金属铜、铬(Ⅵ) 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根长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水体及土壤不同介质中重金属铜、铬(Ⅵ)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白菜发芽期的毒性效应评价 | 第54页 |
·重金属铜、铬(Ⅵ)复合污染条件下对小白菜幼苗期的毒性效应评价 | 第54-55页 |
·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