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龙抬头”泄洪隧洞大流量泄洪消能数值模拟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11-27页 |
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·泄洪消能概念 | 第12-17页 |
·泄洪 | 第12-13页 |
·消能 | 第13-14页 |
·泄洪消能方式 | 第14-17页 |
·泄洪与消能技术发展概述 | 第17-21页 |
·峡谷建坝泄洪消能的新特点 | 第18-19页 |
·隧洞泄洪方式渐为广用 | 第19-20页 |
·导流洞改建泄洪洞技术 | 第20-21页 |
·新型高效内消能工 | 第21页 |
·“龙抬头”式泄洪隧洞消能问题的研究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理论分析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模型试验方法 | 第22页 |
·数值模拟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“龙抬头”泄洪隧洞的工程概况 | 第24-25页 |
·本文的思路与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湍流数值模拟基础理论与方法 | 第27-35页 |
·流体流动的基本控制方程 | 第27-28页 |
·连续方程 | 第27-28页 |
·运动方程 | 第28页 |
·数值计算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网格生成技术 | 第29-30页 |
·网格类型 | 第29页 |
·网格质量 | 第29-30页 |
·商业软件的选取 | 第30-31页 |
·边界条件的选取 | 第31-33页 |
·进口边界确定 | 第31-32页 |
·出口边界确定 | 第32-33页 |
·壁面函数的选取 | 第33页 |
·数值耗散的影晌 | 第33-34页 |
·收敛判断准则 | 第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两相流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| 第35-47页 |
·水工水气两相流 | 第35-37页 |
·多相流模型 | 第37-40页 |
·VOF模型 | 第37-38页 |
·MIXTURE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欧拉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粘性模型 | 第40-43页 |
·层流模型 | 第40页 |
·标准k-ε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RNG k-ε模型 | 第41-42页 |
·Realizable k-ε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数值算法 | 第43-46页 |
·SIMPLE算法 | 第44-45页 |
·PISO算法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“龙抬头”泄洪隧洞大流量水流数值模拟 | 第47-64页 |
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47-49页 |
·网格的划分 | 第49-50页 |
·计算模型的选取 | 第50-51页 |
·两相流模型选取 | 第50页 |
·层流和湍流模型选取 | 第50-51页 |
·计算方法的选取 | 第51页 |
·边界条件与算法 | 第51-52页 |
·空气入口边界 | 第51页 |
·水流入口边界 | 第51页 |
·出流边界 | 第51-52页 |
·算法 | 第52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2-63页 |
·层流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湍流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7-62页 |
·层流与标准k-ε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“龙抬头”泄洪隧洞掺气水流数值模拟 | 第64-81页 |
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64-66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66页 |
·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选取 | 第66-67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7-80页 |
·层流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7-73页 |
·湍流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73-79页 |
·层流与标准k-ε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| 第79-80页 |
·有无掺气槽计算结果对比 | 第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81-83页 |
·结论 | 第81-82页 |
·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附录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