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·引言 | 第15-16页 |
·波动光学的发展简史 | 第16页 |
·光学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6-20页 |
·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型(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, SPR)生物化学传感器 | 第17-18页 |
·干涉器(interferometer)型传感器 | 第18-19页 |
·光波导型(waveguide, WG)传感器 | 第19页 |
·环形振荡器型(optical ring resonator)传感器 | 第19页 |
·光纤型(optical fiber)传感器 | 第19页 |
·光子晶体型(photonic crystal, PC)传感器 | 第19-20页 |
·多孔硅材料在光学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光栅耦合光波导的理论分析与仿真实现 | 第22-40页 |
·光栅耦合波导型生物化学传感器的介绍 | 第22-23页 |
·光栅耦合波导传感器的理论推导 | 第23-26页 |
·基于RCWA 耦合光波导理论的Matlab 程序实现 | 第26-31页 |
·单光栅耦合光波导模型的Matlab 编程实现 | 第27-29页 |
·严格耦合波方法Matlab 程序的验证 | 第29-31页 |
·光栅耦合波导结构的传感仿真 | 第31-34页 |
·光栅耦合光波导传感器传感原理简介 | 第31页 |
·多孔硅光栅的传感效率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单光栅耦合光波导的传感特性 | 第34-39页 |
·衍射耦合模特性 | 第34-37页 |
·传感器灵敏度特性 | 第37-38页 |
·耦合模式信噪比特性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多光栅耦合光波导传感器 | 第40-56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传感器的背景介绍 | 第40-44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的制备工艺介绍 | 第41-43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的RCWA 仿真实现 | 第44-45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的传感特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衍射耦合模灵敏度 | 第45-46页 |
·衍射耦合模变化趋势 | 第46-47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传感器制备结果 | 第47-50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传感器设计方法探讨 | 第50-54页 |
·光源选择 | 第50-52页 |
·介质层折射率选择、光栅结构参数选择 | 第52页 |
·选择反射角谱中模式角度的大致位置 | 第52-53页 |
·各层结构厚度的选择 | 第53-54页 |
·仿真 | 第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直接耦合光波导传感器 | 第56-72页 |
·直接耦合光波导传感器的研究背景 | 第56-58页 |
·直接耦合光波导传感器原理 | 第58-61页 |
·自由空间直接耦合原理 | 第58-59页 |
·直接耦合光波导传感器传感原理 | 第59-61页 |
·传感器灵敏度特性分析 | 第61-70页 |
·功率束缚因子 | 第62-66页 |
·模式角度偏移方法的传感灵敏度特性 | 第66-68页 |
·反射光强偏移方法的传感灵敏度特性 | 第68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72-75页 |
·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| 第72-73页 |
·后续研究工作 | 第73-75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实验论证 | 第73页 |
·多光栅耦合光波导传感器传感模型实验论证 | 第73页 |
·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的进一步研究 | 第73页 |
·光波导传感器结构的集成化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附录1 | 第79-121页 |
附录1.1 通用函数 | 第79-80页 |
附录1.2 单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程序 | 第80-95页 |
附录1.3 多光栅耦合光波导结构 | 第95-109页 |
附录1.4 直接耦合光波导结构 | 第109-121页 |
附录2 | 第121-136页 |
致谢 | 第136-13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