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引言 | 第7-10页 |
| 一、文学理论内部的意境论历史发展 | 第10-28页 |
| (一) 刘勰《文心雕龙》“意象论” | 第10-13页 |
| (二) 王昌龄的意境观 | 第13-15页 |
| (三) 皎然“取境”说 | 第15-17页 |
| (四) 司空图的“韵味”说 | 第17-20页 |
| (五) 严羽的“兴趣”说 | 第20-21页 |
| (六) 王士祯的“神韵”说 | 第21-24页 |
| (七) 王国维的“境界”说 | 第24-28页 |
| 二、意境形成的哲学基础 | 第28-43页 |
| (一) 儒学思想对意境论生成的启示 | 第28-33页 |
| (二) 道家思想对意境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| (三) 佛禅思想与意境论的生成 | 第38-43页 |
| 结语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