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方抗癌颗粒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
| 提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第一部分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部分 复方抗癌颗粒处方来源及文献考证 | 第13-23页 |
| 1 制剂处方组成及中医理论阐述 | 第13页 |
| ·处方来源 | 第13页 |
| ·处方组成 | 第13页 |
| ·处方方解 | 第13页 |
| 2 处方中各药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现代研究 | 第13-23页 |
| ·冬凌草 | 第13-15页 |
| ·黄芪 | 第15-17页 |
| ·白术 | 第17-19页 |
| ·绞股蓝 | 第19-21页 |
| ·阿胶 | 第21-23页 |
| 第三部分 制备工艺研究 | 第23-38页 |
| 1 工艺路线选择 | 第23页 |
| 2 试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| ·仪器 | 第23页 |
| ·试药 | 第23-24页 |
| ·试剂 | 第24页 |
| 3 冬凌草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4-27页 |
| ·提取液中冬凌草甲素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| ·冬凌草提取醇浓度的考察 | 第25页 |
| ·正交实验设计 | 第25-26页 |
| ·正交实验及结果 | 第26-27页 |
| ·提取工艺条件的验证 | 第27页 |
| 4 黄芪、麸炒白术和绞股蓝的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7-30页 |
| 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| 第28-29页 |
| ·正交试验结果 | 第29-30页 |
| ·验证实验 | 第30页 |
| 5 干燥工艺研究 | 第30-33页 |
| 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0-31页 |
| ·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正交试验结果 | 第32-33页 |
| 6 制粒工艺研究 | 第33-37页 |
| ·提取 | 第33页 |
| ·干燥 | 第33页 |
| ·药粉吸湿性及流动性考察 | 第33-34页 |
| ·制粒 | 第34-36页 |
| ·服用剂量折算 | 第36-37页 |
| 附:工艺流程图 | 第37-38页 |
| 第四部分 复方抗癌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| 第38-52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38页 |
| 2 鉴别 | 第38-40页 |
| ·黄芪鉴别 | 第38-39页 |
| ·阿胶鉴别 | 第39-40页 |
| ·白术的鉴别 | 第40页 |
| 3 检查 | 第40-41页 |
| ·水分检查 | 第40页 |
| ·性状、粒度、装量差异、溶化性等的检查 | 第40-41页 |
| 4.含量测定 | 第41-52页 |
| ·冬凌草含量测定 | 第41-46页 |
| ·黄芪含量测定 | 第46-51页 |
| ·三批样品含量测定 | 第51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部分 复方抗癌颗粒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| 第52-54页 |
| 1 外观指标 | 第52页 |
| 2 鉴别 | 第52页 |
| 3 含量测定 | 第52-54页 |
| 总结与讨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4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