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4页
 (一) 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(二) 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1. 关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第10-11页
  2. 关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研究第11页
  3.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研究第11页
 (三) 研究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第11-12页
  1. 研究的重点第11-12页
  2. 研究的难点第12页
  3. 研究的创新点第12页
 (四) 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-14页
  1. 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2. 研究方法第13-14页
一、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辨析第14-20页
 (一) 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第14-17页
 (二) 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17-18页
 (三) 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18-20页
二、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内在缺陷第20-25页
 (一) 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第20-22页
 (二) 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缺陷第22-25页
  1. 教育者的强势地位限制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第22-23页
  2. 教育内容脱离实际,教育方式单一第23-24页
  3.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关系不够和谐第24-25页
  4. 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,不利于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25页
三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必要性第25-33页
 (一) 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客观需要第26-27页
 (二)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第27-29页
 (三) 是网络时代的现实呼唤第29-31页
 (四) 是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第31-33页
四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现实路径第33-43页
 (一) 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第33-35页
  1.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价值第34页
  2.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价值第34-35页
 (二) 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第35-36页
  1. 立足于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第35-36页
  2. 立足于发挥受教育者的自由个性第36页
  3. 注重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第36页
 (三) 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36-39页
  1. 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与针对性第37-38页
  2. 重视隐性教育法第38-39页
  3. 善于运用网络载体第39页
 (四) 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第39-43页
  1. 实现师生间的地位平等第40-41页
  2. 加深师生间的沟通理解第41页
  3. 促进师生间的互利互惠第41-43页
结语第43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转型时期政府问责制构建中的公正问题探析
下一篇: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众道德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