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

五种共生菌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目录第11-16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6-73页
   ·共生真菌中的生物碱成分第16-70页
     ·吲哚生物碱第16-31页
     ·吡咯烷生物碱第31-38页
     ·喹啉类生物碱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异喹啉生物碱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喹唑啉类生物碱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吡啶酮类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吡唑生物碱第46页
     ·酰胺类生物碱第46-51页
     ·有机胺类生物碱第51-70页
   ·论文设计思想第70-73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71-73页
第二章 苦楝内生烟曲霉 LN-4 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第73-104页
   ·前言第73-76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76-77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76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76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76-77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77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筛选及发酵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提取与分离第78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78页
     ·粘虫拒食活性第78-79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7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9-102页
     ·结构鉴定第80-99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粘虫拒食活性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01-102页
   ·小结第102-104页
第三章 苦楝内生真菌 Fusarium sp. LN-11 化学成分研究第104-112页
   ·前言第104-10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05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05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105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105-106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筛选及发酵第106页
     ·提取与分离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10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·结构鉴定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110-111页
   ·小结第111-112页
第四章 丹参内生细菌生物活性研究第112-117页
   ·前言第11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13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113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113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待测样品制备第113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活性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第114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14页
     ·数据统计第11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活性分析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对人体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第115页
     ·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115-116页
   ·小结第116-117页
第五章 丹参内生细菌 Pseudomonas brassicacearum subsp. Neoaurantiaca 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第117-12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17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17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17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117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117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·发酵、提取与分离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118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1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19-124页
     ·结构鉴定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123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第123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23-124页
   ·小结第124-125页
第六章 丹参内生细菌 Bacillus aryabhattai 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第125-13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25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25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125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125-126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发酵、提取与分离第126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第127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27页
     ·化感活性第12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27-131页
     ·结构鉴定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海虾致死活性第129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第129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化感活性第130-131页
   ·小结第131-132页
第七章 华山松大小蠧共生菌 Leptographium qinlingensis 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第132-143页
   ·前言第13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33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133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133-134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筛选及发酵第134页
     ·提取与分离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·切根苗致死活性第135页
     ·对 2 年生华山松幼苗的毒素活性第13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35-141页
     ·结构鉴定第135-140页
     ·切根苗致死活性第140页
     ·对 2 年生华山松幼苗的毒素活性第140-141页
   ·小结第141-143页
第八章 丹皮酚的生物转化及生物活性研究第143-149页
   ·前言第143-144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44页
     ·底物和菌种第144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44页
     ·供试生物第144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144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44-146页
     ·转化培养及产物分离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活性第145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第145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45-14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·转化结果第146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活性结果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·抗细菌活性结果第147页
     ·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第147-148页
   ·小结第148-149页
第九章 研究结果与创新第149-152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149-151页
   ·创新之处第151-152页
参考文献第152-165页
附录第165-172页
致谢第172-173页
作者简介第173页

论文共1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缺氮复氮处理下玉米幼苗根系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
下一篇:牛Nramp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功能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