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引言 | 第12-31页 |
第1章 1917-1963年,以服务国家目标为主的时期 | 第31-84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的出台与实施 | 第31-64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颁布的时代背景 | 第31-36页 |
·国家之间的竞争 | 第31-33页 |
·工业化带来的挑战 | 第33-34页 |
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诱因 | 第34-36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的制度基础 | 第36-46页 |
·公立学校手工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 | 第36-40页 |
·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基础 | 第40-46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出台的过程 | 第46-55页 |
·关于创建分离还是融合的管理机构的论争 | 第46-50页 |
·来自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国家资助职业教育委员会报告 | 第50-53页 |
·来自议员、总统的努力与法案的出台 | 第53-55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的内容、实施与影响 | 第55-64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的内容 | 第55-58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的实施 | 第58-61页 |
·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·沿袭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理念的系列扩展法案 | 第64-79页 |
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系列立法 | 第64-67页 |
·《史密斯—席尔斯法案》 | 第64-66页 |
·《史密斯—费斯法案》 | 第66-67页 |
·经济萧条期前后的系列立法 | 第67-72页 |
·《乔治—里德法案》 | 第68-69页 |
·《乔治—埃利泽法案》 | 第69-71页 |
·《乔治—迪安法案》 | 第71-72页 |
·服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系列立法 | 第72-79页 |
·《国防训练法案》 | 第72-75页 |
·《退伍军人再调整法案》 | 第75-76页 |
·《乔治—巴登法案》 | 第76-77页 |
·《国防教育法案》 | 第77-79页 |
·1917-1963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及实施效果 | 第79-84页 |
·1917-1963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 | 第79-82页 |
·1917-1963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| 第82-84页 |
第2章 1963-1984年,以服务个人就业目标为主的时期 | 第84-131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的出台与实施 | 第84-112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出台的时代背景 | 第84-88页 |
·冷战与科技、经济实力的竞争 | 第84-85页 |
·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劳动力培训需求 | 第85-87页 |
·民权运动、对贫困宣战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 | 第87-88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出台的制度基础 | 第88-100页 |
·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衔接 | 第89-95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及系列人力资源开发立法 | 第95-100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产生的过程 | 第100-107页 |
·肯尼迪总统和国会成员的努力 | 第101-102页 |
·来自众多协会团体的支持 | 第102-104页 |
·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报告 | 第104-107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的内容与实施 | 第107-112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的内容 | 第107-110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的实施 | 第110-112页 |
·1963 年《职业教育法》系列修正法案 | 第112-119页 |
·1968 年《职业教育修正案》 | 第112-116页 |
·国家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1968年报告 | 第112-114页 |
·1968 年《职业教育修正案》 | 第114-116页 |
·1976 年《职业教育修正案》 | 第116-119页 |
·1976 年《职业教育修正案》的主要内容 | 第116-118页 |
·1976 年《职业教育修正案》实施中的问题 | 第118-119页 |
·生涯教育运动及其立法 | 第119-124页 |
·生涯教育运动 | 第120-121页 |
·美国联邦生涯教育立法 | 第121-124页 |
·1963-1984年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与实施效果 | 第124-131页 |
·1963-1984年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 | 第124-127页 |
·1963-1984年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| 第127-131页 |
第3章 1984年以来,以服务个人能力终身发展为主的时期 | 第131-181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》的出台与实施 | 第131-150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》的立法环境 | 第131-136页 |
·冷战格局中保持美国霸主地位的客观需要 | 第131-133页 |
·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 | 第133-135页 |
·世界终身教育思潮及行动的影响 | 第135-136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》的制度基础 | 第136-141页 |
·1980 年代美国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 | 第136-138页 |
·联邦政府公共管理思想的转变 | 第138-141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》的产生过程 | 第141-147页 |
·1981 年国家教育协会终期报告 | 第141-142页 |
·里根政府及国会成员的态度 | 第142-144页 |
·—些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努力 | 第144-147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》的内容与实施 | 第147-150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》的主要内容 | 第147-149页 |
·1984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》的实施 | 第149-150页 |
·系列修正案对1984年法案的深化和拓展 | 第150-162页 |
·1990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教育法案》 | 第150-155页 |
·1998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》 | 第155-158页 |
·2006 年《卡尔·D·帕金斯生涯技术教育好转法案》 | 第158-162页 |
·人力资源开发系列法案的补充、强化和推动 | 第162-174页 |
·1973 年《综合教育和培训法案》 | 第162-164页 |
·1982 年《工作培训合作法案》 | 第164-167页 |
·1994 年《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》 | 第167-170页 |
·1998 年《劳动力投资法案》 | 第170-174页 |
·1980 年代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与实施效果 | 第174-181页 |
·1980 年代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 | 第174-178页 |
·1980 年代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| 第178-181页 |
第4章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发展变化的动因分析 | 第181-208页 |
·协调多种关系促进美国国家目标的实现 | 第182-191页 |
·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| 第182-185页 |
·国家目标及其体现 | 第182-183页 |
·服务于美国国家目标的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 | 第183-185页 |
·州与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| 第185-188页 |
·美国联邦、州与地方三级权力结构及其发展形态 | 第185-186页 |
·促进州与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| 第186-188页 |
·个人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的辩证统一 | 第188-191页 |
·法律对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追求 | 第188-190页 |
·促进个人与国家目标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立法 | 第190-191页 |
·影响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内外部因素考察 | 第191-208页 |
·影响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外部因素分析 | 第191-196页 |
·国际竞争形势与他国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影响 | 第191-194页 |
·美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等对立法的影响 | 第194-196页 |
·影响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内在因素分析 | 第196-208页 |
·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主体 | 第196-198页 |
·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程序 | 第198-201页 |
·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 | 第201-203页 |
·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监督 | 第203-205页 |
·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现 | 第205-208页 |
结语 | 第208-2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1-22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221-222页 |
致谢 | 第2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