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功能材料论文

低频微波吸收剂的优选、制备及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4页
Abstract第14-1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8-37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背景第18-24页
     ·吸波材料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吸波材料的电物理特性第19-24页
   ·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匹配与作用机理第24-26页
   ·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6-33页
     ·吸波材料研究现状第26-32页
     ·吸波材料研究发展趋势第32-33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33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3-35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35-37页
第二章 技术路线、实验原料与实验方法第37-50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37页
   ·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第37-41页
     ·M-钡铁氧体及掺杂钡铁氧体第38页
     ·锂铁氧体及掺杂锂铁氧体第38-39页
     ·Mg掺杂锂锌铁氧体第39页
     ·羟基磷灰石第39页
     ·金属间化合物Ni_3Al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锂锌铁氧体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第40-41页
   ·实验原料与设备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41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1-42页
   ·分析测试技术第42-50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(IR)第42页
     ·X射线衍射(XRD)第42-44页
     ·透射电镜(TEM)第44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(SEM)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热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·电磁性能测试第45-50页
第三章 吸波剂的制备技术与表征第50-75页
   ·吸波剂的制备工艺第50-55页
     ·Sol-gel工艺制备铁氧体吸波剂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固相反应法制备Mg掺杂钡铁氧体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化学沉淀法制备HAP粉体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机械合金法制备Ni_3Al粉体第54页
     ·锂锌铁氧体包覆CNTs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5-73页
     ·热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 ·XRD分析第58-64页
     ·IR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·TEM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  ·SEM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晶粒尺寸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晶格常数第72-7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第四章 Sol-gel工艺制备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动力学分析第75-85页
   ·溶胶-凝胶化阶段的反应及动力学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·热处理阶段的反应及动力学分析第78-8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4-85页
第五章 石蜡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第85-101页
   ·石蜡基复合吸波材料试样的制备制备第85-86页
   ·石蜡基复合吸波材料试样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第86-98页
     ·Ce掺杂Li_(0.5)Fe_(2.5)O_4/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第87-89页
     ·Mg掺杂BaFe_(12)O_(19)/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第89-92页
     ·Ce掺杂钡铁氧体/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第92-94页
     ·镁掺杂锂锌铁氧体/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第94-95页
     ·锂锌铁氧体包覆CNTs/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第95-98页
   ·吸波性能比较与优选第98-9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9-101页
第六章 不饱和聚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第101-111页
   ·不饱和聚酯基复合吸波材料试样的制备第101-102页
   ·不饱和聚酯基复合吸波材料试样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第102-109页
     ·HAP/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·Ni_3Al/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钡铁氧体/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第107-109页
   ·吸波性能比较与优选第109-11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0-111页
第七章 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及设计初探第111-124页
   ·匹配原理第111-113页
   ·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第113-120页
     ·量子尺寸效应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表面效应第115页
     ·共振吸收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·磁性纳米吸波材料损耗机制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掺杂对电磁波吸收的影响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颗粒的散射、吸收、消光截面和电磁波的能量衰减第118-120页
   ·聚合物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模型及理论计算第120-12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2-124页
第八章 结论第124-127页
参考文献第127-138页
致谢第138-13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-142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2-143页
外文论文第143-151页

论文共1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放射敏感性肿瘤自杀基因载体对鼻咽癌杀伤作用的研究
下一篇:捷联成像寻的系统制导信息处理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