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厚复合顶煤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 | 第12页 |
| ·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文献综述—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24页 |
| ·特厚煤层开采现状及技术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·复合顶板条件下巷道的特征 | 第14-15页 |
| ·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历史 | 第15-17页 |
| ·现代巷道支护理论与支护形式 | 第17-21页 |
| ·大断面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现状 | 第21-24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巨厚复合顶煤大断面煤巷的破坏机理研究 | 第26-44页 |
| ·复合顶煤离层的形成 | 第26-28页 |
| ·复合顶煤全煤大巷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| 第28-29页 |
| ·复合顶煤全煤大巷围岩破坏类型及机理 | 第29-33页 |
| ·复合顶煤破坏类型 | 第29-30页 |
| ·复合顶煤围岩破坏机理 | 第30-33页 |
| ·巨厚复合顶煤围岩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3-44页 |
| ·FLAC~(3D)数值模拟计算 | 第33-35页 |
| ·FEPG有限元数值模拟 | 第35-41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第三章 巨厚复合顶煤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技术原理 | 第44-56页 |
| ·复合顶煤全煤巷稳定性控制原则 | 第44-45页 |
| ·合理停采线的设置 | 第45-46页 |
| ·复合顶煤大断面煤巷支护研究 | 第46-52页 |
| ·梁-拱式组合结构锚固设计 | 第46-49页 |
| ·复合顶煤组合梁锚固研究 | 第49-52页 |
| ·巨厚复合顶煤全煤大巷围岩控制技术 | 第52-56页 |
| ·锚杆支护层 | 第53-54页 |
| ·锚索支护层 | 第54页 |
| ·喷浆支护层 | 第54-56页 |
| 第四章 辅运大巷支护设计及参数优化 | 第56-88页 |
| ·复合顶煤全煤巷道围岩实拍与钻孔窥视结果 | 第56-58页 |
| ·煤层结构实照 | 第56页 |
| ·钻孔窥视结果 | 第56-58页 |
| ·复合顶煤锚杆支护设计思路 | 第58-60页 |
| ·复合顶煤全煤巷道维护特点 | 第58-59页 |
| ·复合顶煤大巷锚杆支护设计原则 | 第59页 |
| ·复合顶煤大巷维护的技术途径 | 第59-60页 |
| 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| 第60-61页 |
| ·复合顶煤大巷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| 第61-84页 |
| ·参数选择 | 第61-81页 |
| ·参数优化 | 第81-84页 |
| ·参数敏感性评价 | 第84页 |
| ·辅运大巷支护技术方案 | 第84-88页 |
| ·断面选择 | 第84-85页 |
| ·基本支护方案设计 | 第85-86页 |
| ·加强支护方案设计 | 第86-87页 |
| ·喷浆成型 | 第87-88页 |
| 第五章 辅运大巷围岩控制实测研究 | 第88-96页 |
| ·实测研究的目的 | 第88页 |
| ·实测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88-91页 |
| ·巷道表面位移测试 | 第88-89页 |
| ·顶板离层及动态监测 | 第89-90页 |
| ·锚杆(索)工作阻力测试 | 第90-91页 |
| ·底板比压测试 | 第91页 |
| ·监测结果与分析 | 第91-9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96-98页 |
| ·结论 | 第96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96-9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8-104页 |
| 致谢 | 第104-10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06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6页 |
|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