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前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偈颂的诗歌文学性 | 第7-17页 |
·偈颂形式的源起 | 第7-8页 |
·《法句经》与《佛所行赞》 | 第8-16页 |
·《法句经》和《佛所行赞》的诗学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偈颂的本土化演变 | 第17-31页 |
·佛经翻译与诗歌 | 第17-18页 |
·揭颂发展不同阶段的诗性表达 | 第18-31页 |
·初期(东汉) | 第19-23页 |
·扎根生长期(魏晋南北朝) | 第23-27页 |
·格局成熟期(唐宋以降) | 第27-31页 |
第三章 偈颂传承的文化群体 | 第31-37页 |
·僧团 | 第31-33页 |
·在家居士及文人 | 第33-37页 |
第四章 偈颂禅诗主题分论 | 第37-52页 |
·偈颂诗主题 | 第38-42页 |
·开示悟道诗偈 | 第38-40页 |
·开经偈与回向偈 | 第40-41页 |
·赞佛诗偈 | 第41-42页 |
·白话禅诗 | 第42-52页 |
·王梵志诗歌探析 | 第44-48页 |
·寒山诗歌探析 | 第48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攻读博士/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(取得的科研成果)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