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秸秆和桑皮提取非织造纤维材料的方法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开发的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开发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开发与利用的国外状况 | 第12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开发与利用的国内现状 | 第13-19页 |
·目前秸秆资源利用的研究方向 | 第13-17页 |
·国内桑皮纤维开发利用的现状 | 第17-19页 |
2 引言 | 第19-21页 |
·本论文试验依据 | 第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稻秸秆纤维 | 第19-20页 |
·桑皮纤维 | 第20页 |
·课题前景 | 第20-21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7页 |
·稻秸秆原料的选取 | 第21-22页 |
·桑皮原料的选取 | 第22页 |
·稻秸秆和桑皮原料化学成分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试验目的 | 第22页 |
·试验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23页 |
·试验方法与步骤 | 第23页 |
·提取稻秸秆纤维 | 第23-24页 |
·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23页 |
·试验步骤 | 第23-2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4页 |
·提取桑皮纤维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24页 |
·试验步骤 | 第2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的性能与结构 | 第25-27页 |
·长度 | 第25页 |
·宽度 | 第25页 |
·回潮率 | 第25页 |
·纤维素含量 | 第25页 |
·其他成分含量分析 | 第25页 |
·表面形态 | 第25-26页 |
·微观结构 | 第26-27页 |
4 理论分析 | 第27-37页 |
·主要化学成分及特性 | 第27-32页 |
·纤维素 | 第27-28页 |
·半纤维素 | 第28-29页 |
·果胶物质 | 第29-30页 |
·木质素 | 第30-31页 |
·脂肪腊质 | 第31-32页 |
·灰分 | 第32页 |
·其他 | 第32页 |
·脱胶机理 | 第32-35页 |
·稻秸秆碱煮的化学脱胶机理 | 第32-34页 |
·桑皮的生物脱胶机理 | 第34-35页 |
·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35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35-37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59页 |
·稻秸秆和桑皮原料 | 第37页 |
·化学成分测量结果与分析 | 第37页 |
·与其他一些植物纤维原料成分的比较 | 第37页 |
·提取稻秸秆纤维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8页 |
·纤维长度作指标对试验各因素的比较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纤维宽度作指标对试验各因素的比较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纤维长宽比值作指标对试验各因素的比较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作指标对试验各因素的比较分析 | 第45-48页 |
·稻秸秆提取的纤维电镜图片 | 第48页 |
·综合各指标对试验各因素的分析结论 | 第48页 |
·提取桑皮纤维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3页 |
·pH指标测试 | 第48-49页 |
·纤维离散指标 | 第49-50页 |
·水面菌类生长指标 | 第50页 |
·水体生物生长指标 | 第50-51页 |
·纤维素含量指标 | 第51-52页 |
·桑皮提取的纤维性能 | 第52页 |
·桑皮提取的纤维电镜图片 | 第52-53页 |
·桑皮纤维生物脱胶结论 | 第53页 |
·稻秸秆纤维和桑皮纤维的性能与结构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9页 |
·长度与宽度 | 第53页 |
·回潮率 | 第53-54页 |
·纤维素含量 | 第54页 |
·纵向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 | 第54-55页 |
·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与其他纤维素的纤维的红外光谱图的比较 | 第58-59页 |
6 结论 | 第59-61页 |
·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结论 | 第59页 |
·稻秸秆纤维提取结论 | 第59页 |
·桑皮纤维提取结论 | 第59页 |
·扫描电镜观察结论 | 第59-60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结论 | 第60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60页 |
·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附录A | 第66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