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1页 |
·引言 | 第8-10页 |
·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概述 | 第10-15页 |
·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3页 |
·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分类 | 第15-17页 |
·信源控制的信道编码 | 第15页 |
·信道优化的信源编码 | 第15-16页 |
·不等差错保护 | 第16-17页 |
·不等差错保护的发展 | 第16页 |
·基于调制技术的不等差错保护 | 第16页 |
·基于多种保护等级信道编码的不等差错保护 | 第16-17页 |
·超宽带的研究发展及特点介绍 | 第17-20页 |
·超宽带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超宽带技术特点简介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理论及其相关知识概述 | 第21-33页 |
·信源编码 | 第21-26页 |
·信源编码基本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静止图像压缩编码 | 第22-23页 |
·基于层次树的集分割编码(SPIHT) | 第23-26页 |
·系数值传输 | 第23-24页 |
·空间方向树 | 第24页 |
·SPIHT信源编码算法 | 第24-26页 |
·信道编码基本原理 | 第26-28页 |
·信道编码概述 | 第26-27页 |
·码率兼容的截短卷积码(RCPC) | 第27-28页 |
·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基本原理 | 第28-30页 |
·基于DCT变换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| 第29页 |
·基于小波变换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| 第29-30页 |
·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率失真忧化问题 | 第30页 |
·UWB信道模型 | 第30-31页 |
·图像质量的评价测度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双重不等差错保护算法的应用研究 | 第33-43页 |
·基于直接序列超宽带传输方式不等差错保护的框图和原理介绍 | 第33-38页 |
·基于直接序列超宽带传输方式图像不等差错保护的系统框图 | 第33-35页 |
·不等差错保护算法的原理 | 第35页 |
·双重不等差错保护算法原理 | 第35-36页 |
·图像数据不同部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信源和信道编码码率的分配 | 第37-38页 |
·基于功率分配的不等差错保护 | 第38-42页 |
·基于功率分配的不等差错保护基本原理 | 第38-39页 |
·基于功率分配的不等差错保护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| 第39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超宽带信道下双重不等差错保护的仿真 | 第43-52页 |
·系统仿真设计 | 第43-46页 |
·仿真参数 | 第43页 |
·DS-UWB信号的产生 | 第43-44页 |
·仿真信道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仿真方案 | 第45-46页 |
·系统仿真结果 | 第46-51页 |
·不等差错保护算法与同等差错保护算法的性能比较 | 第46-47页 |
·双重不等差错保护算法与不等差错保护算法的性能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对信源编码码率和信道编码码率选择的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主观测度结果比较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·课题研究总结 | 第52页 |
·进一步的工作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