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5页 |
·ITSM 概述 | 第8-10页 |
·IT 服务管理的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ITSM 开发工具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事故管理的目的 | 第12-14页 |
·本文的安排 | 第14-15页 |
2 事故管理概述 | 第15-26页 |
·事故管理的相关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事故管理的概念 | 第15页 |
·事故管理流程中几个重要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一线、二线、三线、以及n 线支持 | 第15-16页 |
·升级 | 第16-17页 |
·优先级矩阵 | 第17页 |
·事故管理的流程 | 第17-21页 |
·基本流程 | 第17-20页 |
·事故管理流程的输入、输出信息 | 第20-21页 |
·事故管理的技术 | 第21-25页 |
·事故管理角色 | 第21-23页 |
·一线支持 | 第22页 |
·二线支持 | 第22页 |
·三线支持 | 第22页 |
·四线支持 | 第22页 |
·服务台管理者 | 第22-23页 |
·事故管理者 | 第23页 |
·优先级矩阵 | 第23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BMC REMEDY AR SYSTEM 使用概要 | 第26-37页 |
·概述 | 第26-27页 |
·AR SYSTEM程序结构 | 第27页 |
·AR SYSTEM程序核心要素 | 第27-33页 |
·域(Field) | 第27-30页 |
·表单(Form) | 第30-31页 |
·菜单(Menu) | 第31-32页 |
·工作流程(Workflow) | 第32-33页 |
·AR SYSTEM技术特点 | 第33-36页 |
·多层次、分布式体系结构 | 第33-35页 |
·安全访问机制、多层次访问控制模型 | 第35页 |
·灵活的程序访问接口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石油公司事故管理系统设计 | 第37-58页 |
·总体设计 | 第37页 |
·详细设计 | 第37-57页 |
·系统的角色设计 | 第37-38页 |
·服务台/一线支持 | 第38页 |
·二线支持 | 第38页 |
·事故经理/管理层 | 第38页 |
·系统流程设计 | 第38-44页 |
·事故的检测和记录 | 第39-40页 |
·事故的初步支持 | 第40-41页 |
·事故的调查和诊断 | 第41-42页 |
·事故的解决和恢复 | 第42-43页 |
·事故的关闭 | 第43-44页 |
·事故管理流程中关键项设计 | 第44-56页 |
·事故的分类、性质 | 第44-50页 |
·事故的状态 | 第50页 |
·事故优先级 | 第50-51页 |
·事故时限设置 | 第51-52页 |
·事故处理满意度 | 第52-53页 |
·事故关闭代码 | 第53页 |
·事故单信息项 | 第53-55页 |
·任务单信息项 | 第55-56页 |
·特殊情况的操作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事故所有权原则 | 第56页 |
·事故再分配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重复事故原则 | 第57页 |
·事故关闭原则 | 第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石油公司事故管理系统实现 | 第58-70页 |
·开发平台的选择 | 第58页 |
·具体系统的实现 | 第58-64页 |
·系统功能结构 | 第59-61页 |
·部分系统功能的实现 | 第61-64页 |
·表单(Form)的使用 | 第62页 |
·域(Field)的使用 | 第62-63页 |
·主动链(active link)的使用 | 第63-64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64-69页 |
·一线支持直接解决的事故 | 第64-67页 |
·二线支持解决的事故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70-72页 |
·结论 | 第70-71页 |
·讨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5-7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6-77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