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--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论文

非法集资犯罪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引言第9-10页
第一章 非法集资概述第10-16页
 第一节 非法集资的立法沿革第10页
 第二节 非法集资的概念和特点第10-12页
  一、未经批准第10-11页
  二、还本付息第11页
  三、不特定公众第11-12页
  四、外壳合法第12页
 第三节 非法集资犯罪的成因分析第12-13页
  一、金融体制因素第12-13页
  二、历史因素第13页
  三、受害人心理因素第13页
 第四节 非法集资犯罪的现状第13-16页
  一、非法集资犯罪的统计数据第13-14页
  二、非法集资的犯罪手段第14-15页
  三、非法集资的危害性第15页
  四、非法集资的立法现状第15-16页
第二章 非法集资类个罪研究第16-22页
 第一节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16-18页
  一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要件第16-17页
  二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第17页
  三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第17-18页
 第二节 集资诈骗罪第18-20页
  一、集资诈骗罪的客观要件第18-19页
  二、集资诈骗罪的主观要件第19-20页
 第三节 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第20页
  一、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的客观要件第20页
  二、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的客体第20页
 第四节 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第20-22页
  一、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的客观方面第21页
  二、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的客体第21-22页
第三章 非法集资个罪的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第22-29页
 第一节 罪与非罪的认定第22-23页
  一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第22-23页
  二、集资诈骗罪与合法集资第23页
 第二节 此罪与彼罪的认定第23-24页
  一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界定第23-24页
  二、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第24页
 第三节 非法集资四罪名比较第24-29页
  一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第24-25页
  二、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、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第25-26页
  三、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与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第26-27页
  四、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与集资诈骗罪第27-29页
第四章 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完善第29-33页
 第一节 非法集资类罪名的完善第29-30页
  一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重构第29页
  二、集资诈骗罪的立法修改建议第29-30页
  三、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的完善第30页
 第二节 非法集资犯罪增设兜底罪名的建议第30-33页
  一、非法集资类罪名司法适用的矛盾现状第30-31页
  二、对现有解决观点的评析第31页
  三、应针对非法集资犯罪增设兜底罪名第31-33页
第五章 预防非法集资犯罪:刑法之外的途径第33-36页
 第一节 通过将民间融资合法化遏制非法集资犯罪第33页
  一、建立关于民间融资的保护性法律制度,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第33页
  二、构建民间融资的合理退出机制,实现投资增值和良性循环第33页
  三、构建民间融资的预警机制,降低民间融资的风险第33页
 第二节 通过金融、工商等部门联合对非法集资行为进行监管第33-34页
  一、金融部门的监管作用第33-34页
  二、银监部门的监管作用第34页
  三、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第34页
 第三节 通过引导、宣传在社会上形成防范非法集资犯罪的氛围第34-36页
  一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第34页
  二、勿被高息蒙蔽双眼第34-35页
  三、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第35页
  四、通过合法途径解纷第35-36页
结语第36-37页
注释第37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后记第42-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在线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研究
下一篇:罚金刑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