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叶兰(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chb.f.)遗传多样性与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·保护生物学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| 第10页 |
·保护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| 第10-11页 |
·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| 第11页 |
·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生物多样性的涵义 | 第11-12页 |
·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史 | 第12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遗传多样性 | 第12-13页 |
·DNA分子标记 | 第13-16页 |
·关于生态位 | 第16-17页 |
·兰科植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兰科植物 | 第17-18页 |
·斑叶兰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斑叶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20-3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20页 |
·DNA的提取与检测 | 第20-22页 |
·RAPD-PCR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RAPD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| 第23-32页 |
·谱带统计 | 第23-29页 |
·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讨论 | 第32-36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32页 |
·RAPD分析的稳定性和条件优化 | 第32-33页 |
·斑叶兰的遗传多样性 | 第33页 |
·种群间的的遗传距离 | 第33页 |
·斑叶兰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| 第33-36页 |
第三章 斑叶兰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| 第36-42页 |
·研究地概况 | 第3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生态位测度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生态位宽度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生态位重叠分析 | 第40页 |
·讨论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