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导论 | 第9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点和结构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| 第14-30页 |
| ·关于产业价值链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| ·产业链内涵的综述 | 第14-15页 |
| ·产业链类型的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| ·制造业的产业链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| ·关于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| 第17-25页 |
| 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7-22页 |
| 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22-2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| 第25页 |
| ·关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| 第25-30页 |
| ·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 | 第25-27页 |
| ·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| 第27-28页 |
| ·比较优势、竞争优势与区域产业竞争力 | 第28-30页 |
| 第二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| 第30-43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30-34页 |
| ·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| 第30-33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| 第33-34页 |
| ·区域产业竞争力模型选择的依据 | 第34页 |
| ·选用因子分析方法的理由 | 第34-39页 |
| ·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35页 |
| ·因子分析方法介绍 | 第35-36页 |
| ·因子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 | 第36-39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9-43页 |
| 第三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总体评价 | 第43-51页 |
| ·评价区域划分的依据 | 第43页 |
| ·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| 第43-45页 |
| ·关于总体评价结果的讨论 | 第45-51页 |
| ·研发环节竞争力 | 第45-46页 |
| ·生产环节竞争力 | 第46-48页 |
| ·销售环节竞争力 | 第48-49页 |
| ·循环利用环节竞争力 | 第49-51页 |
| 第四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十大强省(市)制造业竞争要素评价 | 第51-65页 |
| ·十大强省的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研发环节关键指标比较 | 第51-52页 |
| ·生产环节关键指标比较 | 第52页 |
| ·销售环节关键指标比较 | 第52-53页 |
| ·循环利用环节关键指标比较 | 第53页 |
| 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| 第53-58页 |
| ·原始数据的标准化转换 | 第54页 |
| ·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| 第54页 |
| ·构造因子变量 | 第54-58页 |
| ·因子分析结果 | 第58页 |
| 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要素评价 | 第58-65页 |
| ·十大强省制造业发展研发环节能力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十大强省制造业发展生产环节能力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十大强省制造业发展销售环节能力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十大强省制造业发展循环利用环节能力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第五章 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| 第65-72页 |
| 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对策 | 第65-67页 |
| 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制造业区域发展对策 | 第67-70页 |
| 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竞争力提升对策 | 第70-72页 |
| 结束语 | 第72-75页 |
|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| 第73-74页 |
| 前景展望和努力方向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后记 | 第78-79页 |
| 附录一:全国区域制造业基础数据及因子分析 | 第79-87页 |
| 附录二:十大强省(市)制造业基础数据及因子分析 | 第87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