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:引论 | 第9-17页 |
| ·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| 第9-14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| ·文献评述 | 第10-14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主要结论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:零供关系的演变历程及现状分析 | 第17-26页 |
| ·零供关系的演化阶段 | 第17-18页 |
| ·生产者主导阶段 | 第17-18页 |
| ·批发商主导阶段 | 第18页 |
| ·零售商主导阶段 | 第18页 |
| ·现代零供关系特征——零售商终端控制 | 第18-21页 |
| ·契约谈判中对供应商的主导地位 | 第18-19页 |
| ·成本分摊上对供应商的强制地位 | 第19-20页 |
| ·开发自由品牌抗衡供应商 | 第20-21页 |
| ·引发零供关系冲突的深层原因 | 第21-26页 |
| ·供求失衡引发零售商和供应商博弈 | 第21-23页 |
| ·市场资源配置非对称 | 第23页 |
| ·供应链管理非效率 | 第23-26页 |
| 第三章 零供关系间的通道费分歧 | 第26-32页 |
| ·通道费用合理性研究——现实基础 | 第26-28页 |
| ·内在基础——有限的市场资源 | 第26页 |
| ·外在因素——市场供求格局失衡 | 第26页 |
| ·根本原因——大型零售业的盈利模式 | 第26-28页 |
| ·通道费用的社会价值 | 第28-29页 |
| ·支持连锁经营的发展 | 第28页 |
| ·整合企业市场行为 | 第28-29页 |
| ·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| 第29页 |
| ·零售商与供应商通道费之争 | 第29-32页 |
| ·通道费之争的实质——收费不规范 | 第29-30页 |
| ·收费不规范的弊端——理论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收费不规范的弊端——实证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第四章 基于通道费的零供关系调节机制—销售比例模型 | 第32-39页 |
| ·模型假设 | 第32-33页 |
| ·建模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·模型结论及局限性 | 第36-39页 |
| 第五章 建立零供关系的协调机制 | 第39-50页 |
| ·促进零供关系协调——提升供应商市场势力 | 第40-43页 |
| ·加快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 | 第40-41页 |
| ·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合作力度 | 第41-42页 |
| ·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| 第42-43页 |
| ·促进零供关系协调——中小零售企业变革创新 | 第43-46页 |
| ·变革零售商赢利模式——优化供应链管理 | 第43-44页 |
| ·中小零售企业竞争战略——集中差异化 | 第44-45页 |
| ·中小零售企业经营模式——自愿连锁 | 第45-46页 |
| ·促进零供关系协调—完善零售商业领域相关政策 | 第46-50页 |
| ·规范通道费的收取名目 | 第46-47页 |
| ·税收平衡机制——征收通道费用营业税 | 第47-48页 |
| ·加大对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力度 | 第48-50页 |
| 第六章 总结性评论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4-55页 |
| 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