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用于处理多组分污染物工业废气催化剂的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8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6-17页
    1.2 丙烯腈厂吸收塔尾气的组成和危害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氮氧化物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含氰废气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烃类物质第18页
    1.3 国家标准第18页
    1.4 丙烯腈厂吸收塔尾气处理方案简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吸附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生物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直接燃烧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催化燃烧法第19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理论研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目前丙烯腈厂吸收塔尾气的处理工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本课题设计的尾气处理工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两种尾气处理工艺的对比第21-22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及其机理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含氰废气的催化燃烧反应及机理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烃类的催化氧化反应及机理研究第24-25页
    1.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5-28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汇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设备第29页
    2.2 活性评价装置第29-31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的表征第31-34页
第三章 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实验研究第34-54页
    3.1 催化剂制备流程简介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催化活性测试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活性组分对脱硝性能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载体对脱硝性能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负载银的分子筛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负载量对脱硝性能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载体及脱硝性能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载体形式对脱硝效果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制备方法对脱硝性能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3.3 反应条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反应器的形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空速和氧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催化剂的装填方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催化剂的装填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还原剂的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还原剂种类对脱硝效果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3.4 催化剂的表征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N_2等温吸脱附曲线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H_2程序升温还原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51-5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四章 丙烯腈催化燃烧的实验研究第54-66页
    4.1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第54页
    4.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分子筛载体负载Cu活性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同活性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硅铝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不同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氧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4.3 催化剂表征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N_2吸脱附曲线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X射线衍射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H_2程序升温还原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五章 烃类物质完全氧化的实验研究第66-72页
    5.1 催化剂的制备第66页
    5.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单组分催化燃烧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混合气催化燃烧第68-69页
    5.3 催化剂表征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X射线衍射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六章 组合催化的实验研究第72-78页
    6.1 每层催化剂的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2-73页
    6.2 不同比例的尾气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3页
    6.3 氧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6.4 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6.5 不同尾气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6.6 组合催化剂和单一催化剂的对比实验第76-77页
    6.7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七章 结论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8页
致谢第88-90页
作者与导师简介第90-92页
附件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OR分子筛基催化剂上乙炔作还原剂选择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
下一篇:碳酸酯型季铵离子液体的设计、合成与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