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课题工程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传统无损检测局限性 | 第12页 |
·红外无损检测的应用领域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锁相红外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5-16页 |
2 红外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| 第16-26页 |
·基本定律和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斯蒂芬—波尔兹曼定律(Stefan-Bultzmann law) | 第16页 |
·傅立叶定律 | 第16页 |
·周期温度场 | 第16-19页 |
·红外成像基本原理 | 第19页 |
·红外无损检测硬件和软件构成 | 第19-21页 |
·热源 | 第20页 |
·红外热像仪 | 第20页 |
·信号处理系统 | 第20-21页 |
·红外无损检测的软件构成 | 第21页 |
·红外无损检测分类 | 第21-23页 |
·按有无源辐射划分 | 第21-22页 |
·热像仪与热源的相对位置划分 | 第22页 |
·按信息处理方式划分 | 第22-23页 |
·锁相红外无损检测概述 | 第23-26页 |
·系统构成 | 第23-24页 |
·检测原理 | 第24-25页 |
·优点及局限性 | 第25-26页 |
3 模拟锁相加热过程中的有限元理论 | 第26-32页 |
·有限单元法 | 第26-29页 |
·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 | 第26页 |
·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求解特点及举例 | 第26-28页 |
·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求解特点及举例 | 第28-29页 |
·ANSYS热分析简介 | 第29-32页 |
·ANSYS软件介绍 | 第29页 |
·热分析前处理(PREP7) | 第29-30页 |
·热载荷类型 | 第30页 |
·加载方式及求解 | 第30-32页 |
4 ANSYS模拟锁相加热红外无损检测 | 第32-52页 |
·ANSYS模拟计算锁相红外无损检测温度场的基本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单层无损伤模型计算 | 第32-33页 |
·多层模拟损伤模型计算 | 第33-34页 |
·模拟实施步骤 | 第34页 |
·有限元模拟缺陷计算 | 第34-43页 |
·缺陷模拟的数学模型 | 第34-36页 |
·几种不同类型缺陷的模拟 | 第36-43页 |
·模拟不同类型缺陷方法总结 | 第43页 |
·计算及数据处理 | 第43-47页 |
·MATLAB简介 | 第43页 |
·MATLAB计算模型解析解 | 第43页 |
·ANSYS导出数据处理 | 第43-45页 |
·算法分析讨论 | 第45-47页 |
·影响数据处理的因素 | 第47页 |
·数值模拟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单元大小对检测效果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半无限大平面表面温度和热源间的相位差 | 第47-48页 |
·同种均匀介质相位随深度的变化 | 第48-49页 |
·频率选择对缺陷检测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最佳频率的选择 | 第50-52页 |
5 锁相红外无损检测实验 | 第52-62页 |
·仪器介绍 | 第52-54页 |
·实验准备 | 第54-56页 |
·实验环境和仪器操作 | 第54-55页 |
·测试样品 | 第55-56页 |
·测试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6-62页 |
·测试过程 | 第56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6-62页 |
6 分析讨论 | 第62-66页 |
·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影响因素及误差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附录A 内含一层缺陷的MATLAB求解程序 | 第70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