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3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9页 |
·关于土传病害的研究 | 第11-16页 |
·草莓连茬病害的研究 | 第16-19页 |
·草莓连作病害主要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3页 |
·病害防治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放线菌在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| 第23-26页 |
·放线菌的拮抗机制 | 第23-24页 |
·放线菌的利用方式 | 第24-26页 |
·生物防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7-29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4页 |
第二章 生防放线菌对草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拮抗机理研究 | 第34-40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材料 | 第34-35页 |
·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·供试生防菌对草莓病原菌皿内生长的拮抗作用 | 第36页 |
·供试生防菌无菌发酵液对草莓病原菌皿内生长的作用 | 第36-37页 |
·生防菌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·结论 | 第38页 |
·讨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生防菌剂对田间草莓的防病作用 | 第40-4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材料 | 第40-4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不使用供试生防菌剂的中棚草莓植株生长情况 | 第42页 |
·使用供试生防菌剂的露地草莓植株生长情况 | 第42-43页 |
·使用供试生防菌剂的中棚草莓植株生长情况 | 第43-44页 |
·结论 | 第44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生防菌剂对草莓植株的促生作用 | 第47-5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材料 | 第48页 |
·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生防菌剂在盆栽和苗圃条件下对草莓的促生作用 | 第49-51页 |
·生防菌剂在田间条件下对草莓的促生作用 | 第51-53页 |
·结论 | 第53页 |
·讨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生防菌剂对草莓诱导抗性的影响 | 第55-63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55-57页 |
·材料 | 第55-56页 |
·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0页 |
·生防菌剂在盆栽和苗圃条件下对草莓PPO 活性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·生防菌剂在中棚条件下对草莓叶片的PPO 活性的作用 | 第59-60页 |
·结论 | 第60页 |
·讨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第六章 生防菌剂对草莓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| 第63-68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材料 | 第6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6页 |
·生防菌剂对草莓果实产量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·生防菌剂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| 第66页 |
·结论 | 第66页 |
·讨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生防菌剂对草莓根系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| 第68-7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8-69页 |
·材料 | 第68-69页 |
·方法 | 第6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不同生防菌剂处理后盆栽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| 第69-70页 |
·生防菌剂处理后盆栽草莓根系微生物区系 | 第70-71页 |
·生防菌剂处理后盆栽草莓根系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 | 第71页 |
·结论 | 第71-72页 |
·讨论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4页 |
第八章 生防菌剂的用量对草莓的影响 | 第74-7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74-75页 |
·材料 | 第74页 |
·方法 | 第74-7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5-78页 |
·不同浓度生防菌剂处理后盆栽草莓植株的成活率 | 第75页 |
·不同浓度生防菌剂处理后盆栽草莓植株的生物量 | 第75-76页 |
·不同浓度生防菌剂处理后盆栽草莓植株的PPO 活性 | 第76-77页 |
·不同浓度生防菌剂处理后,供试生防菌在草莓根表的定殖数 | 第77-78页 |
·结论 | 第78-79页 |
第九章 结论 | 第79-81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79页 |
·结论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