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扫描隧道显微学简介 | 第8-28页 |
·扫描隧道显微镜简介 | 第8-12页 |
·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| 第8-10页 |
·STM工作原理 | 第10-12页 |
·扫描隧道显微学基本理论 | 第12-19页 |
·电子隧穿与—维隧穿模型 | 第12-15页 |
·修改的Bardeen微扰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Tersoff-Hamann近似 | 第17-18页 |
·样品的电子结构及其计算模拟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扫描隧道显微学在表面分子吸附体系的应用 | 第19-23页 |
·本论文研究工作 | 第23-28页 |
·本论文中使用的实验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本论文研究工作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6-硝基螺吡喃分子在Au(111)表面的二维手性吸附结构 | 第28-6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28-42页 |
·固体表面二维分子吸附体系中的手性问题 | 第28-29页 |
·吸附分子绝对手性的直接鉴别 | 第29-33页 |
·手性表面结构的构筑 | 第33-35页 |
·手性分子外消旋体的二维吸附结构 | 第35-37页 |
·其他表面手性现象 | 第37-42页 |
·螺吡喃分子与Au(111)表面简介 | 第42-44页 |
·SP6分子单层膜中分子的手性表现 | 第44-57页 |
·吸附及二维组装结构 | 第44-46页 |
·吸附分子绝对手性的鉴别 | 第46-50页 |
·取向无序分子畴中的手性准分离 | 第50-55页 |
·畴界和缺陷结构 | 第55-57页 |
·覆盖度依赖的手性相变 | 第57-64页 |
·低覆盖度下的双链相(D相) | 第57-60页 |
·高覆盖度下的多孔相(P相)和密排相(C相) | 第60-63页 |
·C相至D相的自发相变 | 第63-64页 |
·小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第三章 硝基螺吡喃分子手性表现的超分子调控 | 第66-7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6-6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8-69页 |
·单层8-硝基螺吡喃分子膜中的分级手性结构 | 第69-74页 |
·异手性畴间的畴界结构 | 第74-75页 |
·小结与展望 | 第75-76页 |
第四章 金红石型TiO_2(110)表面小分子吸附的STM研究 | 第76-9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6-81页 |
·金红石型TiO_2的结构与性质 | 第76-78页 |
·金红石型TiO_2(110)表面 | 第78-79页 |
·小分子在TiO_2(110)表面吸附的研究简介 | 第79-8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1页 |
·TiO_2(110)表面缺陷态的实空间分布 | 第81-85页 |
·O_2在TiO_2(110)表面的吸附 | 第85-88页 |
·仅含Ov的原始TiO_2(110)表面 | 第85-86页 |
·无Ov的完整TiO_2(110)表面 | 第86-87页 |
·OH覆盖的TiO_2(110)表面 | 第87-88页 |
·CO在TiO_2(110)表面的吸附 | 第88-92页 |
·表面Ov对CO吸附的影响 | 第88-90页 |
·CO与表面预吸附O原子的作用 | 第90-92页 |
·小结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附录A 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9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