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1页 |
2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| 第11-28页 |
·中小企业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·中小企业的出现 | 第11页 |
·中小企业界定的一般标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| 第12-14页 |
·中小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| 第14-17页 |
·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| 第15-17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的含义、方式及融资过程 | 第17-20页 |
·融资的概念 | 第17页 |
·企业融资的方式和特点 | 第17-19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| 第20-22页 |
·内源融资状况 | 第20页 |
·间接融资状况 | 第20-21页 |
·直接融资状况 | 第21-22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成因 | 第22-28页 |
·内部原因 | 第22-24页 |
·外部原因 | 第24-28页 |
3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理论分析 | 第28-41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| 第28-29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9-31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起源 | 第29页 |
·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发展历程 | 第29-30页 |
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| 第30-31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| 第31-32页 |
·核心原理 | 第31页 |
·三大基本原理 | 第31-32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 | 第32-34页 |
·资产证券化运行程序 | 第34-38页 |
·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特点 | 第38-40页 |
·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工具 | 第40-41页 |
4 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 | 第41-60页 |
·中小企业探索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| 第42-43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选择 | 第43-46页 |
·贸易应收款证券化 | 第44-45页 |
·知识产权收入证券化 | 第45页 |
·具体项目资产证券化 | 第45-46页 |
·证券化资产的估价 | 第46-48页 |
·现金流贴现估价法 | 第46-47页 |
·相对估价法 | 第47页 |
·期权估价法 | 第47-48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模式选择 | 第48-51页 |
·单宗销售与多宗销售交易模式 | 第48-49页 |
·单层结构与双层结构 | 第49页 |
·循环交易模式 | 第49-51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——与温州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对比 | 第51-53页 |
·温州民间借贷简介 | 第51-52页 |
·资产证券无套利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| 第53页 |
·我国资产证券化融资案例分析——中集集团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融资 | 第53-60页 |
·发行的背景介绍 | 第53-54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情况 | 第54页 |
·交易结构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财务指标分析 | 第55-59页 |
·其他微观利益分析 | 第59-60页 |
5 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现实问题及政策建议 | 第60-67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现实问题 | 第60-65页 |
·法律制度问题 | 第60-63页 |
·会计制度的缺陷和障碍 | 第63-64页 |
·税收问题 | 第64-65页 |
·政府应在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| 第65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