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6页 |
·纳米材料科学 | 第8-10页 |
·纳米科学技术 | 第9页 |
·纳米材料 | 第9页 |
·纳米复合材料 | 第9-10页 |
·聚合物基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| 第10-20页 |
·蒙脱土的有机改性 | 第10-15页 |
·聚合物基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·聚合物基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16-20页 |
·聚偏氟乙烯及其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6页 |
·聚偏氟乙烯的结构和形态 | 第20-23页 |
·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·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| 第24页 |
·本论文工作的目的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6-3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·复合材料样品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溶剂剥离–吸附法制备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 | 第26页 |
·熔融剥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 | 第26-27页 |
·性能测试及表征 | 第27-30页 |
·Molau 实验 | 第27页 |
·溶胀实验 | 第27页 |
·拉伸实验 | 第27页 |
·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28页 |
·红外光谱测定 | 第28页 |
·热分析 | 第28页 |
·偏光显微镜(POM) | 第28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 | 第30-47页 |
·复合材料的纳米结构 | 第30-33页 |
·X 射线衍射表征结果 | 第30-32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 | 第32-33页 |
·聚偏氟乙烯与蒙脱土片层间的相互作用 | 第33-34页 |
·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 | 第34-43页 |
·X 射线衍射表征 | 第34-39页 |
·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 | 第39-40页 |
·熔化热分析 | 第40页 |
·偏光显微镜观察 | 第40-43页 |
·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| 第43-47页 |
·阻隔性能的测试 | 第43-45页 |
·力学性能的测试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| 第47-64页 |
·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| 第47-53页 |
·等温结晶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3页 |
·聚偏氟乙烯/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| 第53-6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4页 |
第五章 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在心音心电动态监测仪中的应用 | 第64-100页 |
·PVDF 薄膜研究的应用进展 | 第64-68页 |
·国外研究应用状况 | 第64-67页 |
·工业测量、自动控制方面 | 第64-66页 |
·医用传感器 | 第66页 |
·l.3 电声器件 | 第66-67页 |
·冲击、爆炸测试领域 | 第67页 |
·国内研究应用状况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设计思路和背景 | 第68-6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69页 |
·PVDF 薄膜的连续制备技术 | 第69-73页 |
·技术机理 | 第69-70页 |
·制备薄膜方法 | 第70-73页 |
·PVDF 压电薄膜传感器的设计和心电信号的采集 | 第73-75页 |
·利用PVDF 薄膜来采集人体微弱的心音信号 | 第73-74页 |
·心电信号的采集 | 第74-75页 |
·心音心电动态监测仪的设计 | 第75-88页 |
·模拟电路部分的设计 | 第76-80页 |
·智能单元的设计 | 第80页 |
·接口部分的设计 | 第80-88页 |
·USB 控制器芯片的选择 | 第81-83页 |
·硬件电路设计 | 第83页 |
·固件设计 | 第83-85页 |
·驱动程序设计及客户端软件设计 | 第85-88页 |
·综合监测仪的图谱分析软件的设计和功能 | 第88-97页 |
·系统分析软件设计 | 第88-94页 |
·工作软件的设计 | 第94-96页 |
·系统功能 | 第96-97页 |
·动态监测仪在临床上应用的结果与讨论 | 第97-10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10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12-114页 |
Abstract | 第114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