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·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开发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燃料电池发展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燃料电池的燃料、特点及分类 | 第13-16页 |
·燃料电池的燃料及其制取 | 第14页 |
·燃料电池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燃料电池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燃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| 第16-22页 |
·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燃料电池车辆的发展 | 第17-20页 |
·燃料电池车辆的仿真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模基础 | 第24-43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成结构 | 第24-28页 |
·质子交换膜 | 第25页 |
·电极 | 第25-26页 |
·膜电极三合一组件 | 第26页 |
·双极板与流场 | 第26-27页 |
·电堆的组成及性能要求 | 第27-28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动力学 | 第28-35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 | 第28-34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效率 | 第34-35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流场的流体动力学 | 第35-42页 |
·流体与流动的基本特性 | 第35-36页 |
·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| 第36-39页 |
·计算流体动力学(CFD)方法 | 第39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仿真建模 | 第43-62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仿真建模综述 | 第43-50页 |
·PEMFC 的经验模型 | 第43-45页 |
·PEMFC 的理论模型 | 第45-50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三维仿真建模 | 第50-54页 |
·模型的计算区域 | 第50-51页 |
·模型仿真采用的假设 | 第51页 |
·模型的控制方程 | 第51-54页 |
·仿 仿真分析软件及仿真建模参数 | 第54-61页 |
·仿真使用的软件—Comsol Multiphysics | 第54-55页 |
·模型的实体及网格划分 | 第55-58页 |
·多重物理量耦合求解条件及过程 | 第58-60页 |
·仿真使用的主要参数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四章 影响燃料电池工作性能的诸因素分析 | 第62-100页 |
·阳极仿真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2-73页 |
·阳极流道内反应气速度分布 | 第62页 |
·组分浓度分布 | 第62-65页 |
·电流密度的分布 | 第65-67页 |
·工作参数对阳极仿真结果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·流道宽度对阳极仿真结果的影响 | 第70-73页 |
·阴极仿真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3-98页 |
·阴极流道内反应气速度分布 | 第74页 |
·组分浓度分布 | 第74-77页 |
·阴极电流密度的分布 | 第77-79页 |
·工作参数对阴极仿真结果的影响 | 第79-85页 |
·结构参数对阴极仿真结果的影响 | 第85-92页 |
·流道型式对阴极仿真结果的影响 | 第92-9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第五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试验研究 | 第100-119页 |
·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构建 | 第100-105页 |
·500W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 | 第100-102页 |
·电堆测试平台 | 第102-103页 |
·电子负载及巡检仪 | 第103-104页 |
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试验系统 | 第104-105页 |
·电堆的电压测试及仿真结果验证 | 第105-109页 |
·单节电池电压分布测试 | 第105-106页 |
·燃料电池电堆的极化曲线测试 | 第106页 |
·PEMFC 仿真模型结果的验证 | 第106-109页 |
·电堆的动载荷响应及高负荷持续放电特性 | 第109-112页 |
·电堆的动载荷响应 | 第109-112页 |
·电堆的高负荷持续放电特性 | 第112页 |
·电堆的启动特性 | 第112页 |
·电堆效率的计算与试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12-116页 |
·电堆效率的计算和测试 | 第112-114页 |
·PEMFC 电堆效率随工作条件的变化关系 | 第114-116页 |
·提高车用燃料电池能源效率的途径 | 第116-1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7-119页 |
第六章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研究 | 第119-139页 |
·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组成 | 第119-120页 |
·仿真所用的经济型轿车参数及仿真软件ADVISOR | 第120-123页 |
·仿真车型的主要参数 | 第120页 |
·仿真软件ADVISOR | 第120-122页 |
·对原车型进行仿真对比与验证 | 第122-123页 |
·动力总成的选型及参数确定 | 第123-126页 |
·电机功率及其特性 | 第123-124页 |
·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的功率确定及混合动力度 | 第124-125页 |
·燃料电池及蓄电池特性 | 第125-126页 |
·仿真工况的选择 | 第126-129页 |
·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 | 第129-132页 |
·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控制模式 | 第129-130页 |
·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之间的工作状态及功率分配 | 第130-132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132-136页 |
·动力总成参数优化 | 第136-138页 |
·主减速比优化 | 第136-137页 |
·蓄电池充电功率优化 | 第137页 |
·燃料电池最大、最小运行功率的优化 | 第137-1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8-139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 | 第139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0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50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-152页 |
摘要 | 第152-155页 |
ABSTRACT | 第155-1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