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状况 | 第9-22页 |
| 一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 | 第9页 |
| 二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| 第9-22页 |
| 1. 目前全国整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| 第9-10页 |
| 2.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教育来源 | 第10-11页 |
| 3. 目前我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情况 | 第11-12页 |
| 4.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5. 北大、清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、景观专业的发展状况 | 第14-15页 |
| 6.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资源 | 第15-16页 |
| 7.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资源 | 第16页 |
| 8.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16-22页 |
| 第二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社会应用的情况 | 第22-28页 |
| 一、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 | 第22-25页 |
| 1. 目前我国景观行业需求 | 第22页 |
| 2. 武汉市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| 第22-24页 |
| 3、景观教育与市场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| 二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分析----对湖北美术学院 97 级2001 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工作去向调查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| 第26-28页 |
| 1. 尽早确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就业目标 | 第26页 |
| 2. 加强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 | 第26页 |
| 3.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相比较的特征 | 第28-32页 |
| 一、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景观艺术设计的特点比较研究 | 第28-30页 |
| 1. 分类的交叉 | 第28页 |
| 2. 研究领域的交叉 | 第28页 |
| 3. 两个学科的联系 | 第28-29页 |
| 4. 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比较 | 第29页 |
| 5. 宏观与微观 | 第29页 |
| 6. 互有交叉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景观学科与园林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比较研究 | 第30页 |
| 三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 | 第30-32页 |
| 第四章 欧美大学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| 第32-41页 |
| 一美国景观专业学科教育 | 第32-37页 |
| 1. 1900 年前景观设计师接受的学科教育 | 第33页 |
| 2. 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地位 | 第33-34页 |
| 3. 学位体系 | 第34-35页 |
| 4. 课程设置 | 第35-36页 |
| 5. 教学方式 | 第36-37页 |
| 二、英国景观专业学科教育 | 第37-40页 |
| 1. 学位体系 | 第37-38页 |
| 2. 课程设置 | 第38-40页 |
| 三、 美英景观学教育的特点 | 第40-41页 |
| 第五章 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弱项分析 | 第41-46页 |
| 一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的优势 | 第41页 |
| 二、景观专业发展的弱势问题 | 第41-46页 |
| 1. 理论差距与不同 | 第41页 |
| 2. 中国景观设计市场现状 | 第41-46页 |
| 第六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创新与展望 | 第46-53页 |
| 一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实践改革模式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| 第46页 |
| 二、创新案例分析: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模式——“产学研”的新型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| 第46-52页 |
| 三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展望 | 第52-53页 |
| 结论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
|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6页 |